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俗称大脖子病,是因缺碘导致的以甲状腺代偿腺性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地方病。本病常始于青春期,起病缓慢,最初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轻度的地甲病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腺体大到一定程度,腺体表面可见静脉曲张,颈前出现肿块并压迫气管时,才感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在久病多结节的基础上可发生甲亢或恶变。严重时可出现克汀病。
辨证论治
1.气郁痰阻型
[症状]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串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 理气解郁,化痰消瘿。
[方药] 四海舒郁丸:海蛤粉、海带、海藻、海螵蛸、昆布、陈皮、青木香。
2.痰结血瘀型
[症状]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 海藻玉壶汤: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象贝母、当归、川芎、独活、甘草。
3.肝火旺盛型
[症状] 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 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栀子、牡丹皮、柴胡、当归、白芍、茯苓、川芎、牛蒡子、甘草、玄参、牡蛎、浙贝母。
4.心肝阴虚型
[症状]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 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
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
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经验方
1.五海小米丸
[药物组成] 昆布、海藻、桔梗、乌药、广木香、青皮、山楂、半夏100克。
[功用] 软坚散结,行气化痰。II度以下患者经3个疗程即可治愈。
[用法用量] 研末,取熟小米1000粒为中心,制成水丸1000粒。另取朱砂3克为外衣。每日早晚各服一粒,10日为一疗程,停药7日后进行第二疗程。
2.昆布丸
[药物组成] 昆布、通草、海蛤、海藻、羊靥100克(切碎烤干)。
[功用] 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研末,制成蜜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白开水送服。
3.海僵丸
[药物组成] 海藻、白僵蚕。
[功用] 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共炒,研为细末,白梅泡汤为丸用法,分两次服下。
4.海昆水丸
[药物组成] 海藻、昆布等量。
[功用] 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制成水丸。每次内服3克,每日两次。每一疗程为40天,休息20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5.柳叶膏
[药物组成] 柳叶若干。
[功用] 清热解毒、解毒透疹、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切碎,加水浸泡一天,过滤,将滤液加热浓缩成膏(当其成稀粥状时,掏入盆内,以水浴浓缩成膏。敷患处,每隔2~3日换药一次。
6.柳叶浸膏片
[药物组成] 柳叶若干。
[功用] 清热解毒,解毒透疹,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 切碎、加水浸泡一日,过滤后,将过滤液加热浓缩成膏。将膏干燥后研细,加适量淀粉压片。每片0.5克,每次服0.5~1.0克,3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