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内容简介
在卫计委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组织50多个专科分会的近千名医学专家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问世了。作为一名卫生管理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热烈祝贺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内容预览
第三节疼痛的诊断
一、疼痛诊断的思维方法
诊断是在调查研究、最大程度地掌握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众多现象(症状)中采用“排除法”以及逻辑分析,最后找出其本质(即诊断)的过程。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就诊患者多以主诉为主;且目前尚缺少疼痛定性、定量的客观诊断指标,加之疼痛还与情绪的关系密切。因此,对痛症的诊断要比其他疾病困难。诊断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正确的诊断是获得治疗效果的基础,一旦诊断“差之毫厘”,治疗则“谬之千里”.其结果是轻者贻误治疗,重者将会危及生命。诊断学是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各级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诊断需要广泛的知识,尤其是与其相关的临床医疗知识和基础医学知识。诊断的技巧、水平和诊断符合率,可以通过经验积累、学习、总结规律而不断提高。
作者通过实践体会到,在执行临床诊断工作中除具备上述各种条件外,还应做到“四要”和“四忌”.
(一)四要
1.要仔细询问病史详细地了解病情至关重要,应全面、仔绌了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详见问诊)。在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医生通过问诊,可以对近半数的病例提供诊断的基本内容。
2.要认真实行体检体检是物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可省略或草率从事。
点击下载***:《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