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TCT(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上公布的数据表明,血小板功能检测可适度调整抗凝治疗的治疗方案,而另一项研究表明,基因型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抗血小板治疗。
来自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的TracyY.Wang博士公布了嵌入TRANSLATE-ACS观测研究中的TRANSLATE-POPS研究结果。该研究 人员对接受PCI和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治疗的STEMI和NSTEMI患者中进行VerifyNowP2Y12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患者予以调查。
研究人员分别予以分组,即出院前在上肢常规给予血小板功能检测(n=2,013)的患者为设备组,出院前未常规给予血小板功能检测(n=1,853)的患者为常规护理组。而治疗方案的调整发生率作为主要终点。
据王博士所述,设备组的主要终点比例增加与治疗方案的调整相关。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常规护理组约10.6%的患者给予药物改变,而设备组为14.5%(P=0.02).“调整的大部分为药物,而不是药物的剂量,”王博士说,这些改变主要表现为氯吡格雷至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的调整。
次要终点的结果表明,在30天时设备组的MACE事件比例为4.5%,而常规护理组为5.1%(OR0.93;95%CI0.66-1.31;P=0.69).
GIANT研究
来自法国马赛的吧里Sud心血管机构的BernardR.Chevalier博士公布了GIANT研究的结果,并强烈推荐对48小时内接受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临床影响的CYP2C19基因型检测。
与进行基因型检测的无应答患者相比,接受适度抗血小板治疗的低反应患者1年时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为主要终点。
与1118例正常/高反应患者中(P=0.83优势;非劣效P<0.0001)有3.04%的主要终点发生率相比,调整优化治疗的272例极低/低反应患者中主要终点发生率为3.3%。
Chevalier博士说,“这两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在出院前约86%的患者同意进行基因型检测优化治疗。这对调整治疗方案有很显著的影响。基因型检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进行基因型检测后未调整治疗方案(剂量调整或药物改变)的极低/低反应者中,主要终点比例高于那些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15.6%vs.3.3%;P=0.04)。
在1年时,正常/高反应组患者发生MACCE事件比例为8.6%,而调整治疗方案的低反应组为10.2%(P=NS)。Chevalier博士补充说在1年时两组间的大出血比例无差异。
近日,首个单克隆抗体药物daratumumab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详细]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Adynovate(一种新型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