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于11月1日《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妊娠期间所发生的某些生理变化,正是这些变化削弱了针对双相障碍女性患者的药物疗效,进而造成复发。
本项研究揭示了拉莫三嗪这一常用心境稳定剂在妊娠期女性患者血液中浓度的下降。研究中,随着血药浓度的下降,大约一半女性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所加重。药物浓度的下降则要归咎于妊娠期代谢水平的提高。
具体来看,研究所招募的准母亲在妊娠过程中始终服用拉莫三嗪,剂量为100-300mg/d。研究者在妊娠期及产后的不同阶段测定了其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研究人员发现,妊娠期内孕妇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的比值低于产后,有3人服用拉莫三嗪的剂量较前提高50mg/d。
与妊娠期相比,产后母亲的血药浓度改变范围甚大,从减少30%到增加640%不等。与妊娠基线水平相比,产后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比值升高402%。与妊娠期7-9个月时相比,产后5周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平均升高了154%。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升高最迅猛的时段发生在产后1.5周。
“作为对抑郁症状恶化的回应,医生提高了药物剂量,”研究第一作者、美国西北大学的Crystal Clark博士指出,“为了维持血药浓度稳定,我们需要优化调整药物剂量。”
当双相障碍女性患者怀孕时,她和她的医生往往难以意识到,她的药物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复发,而关于此时药物用量方面的信息更少。而与躁狂相比,抑郁更容易于妊娠期复发。“胎儿是否安全,这是个问题,”Clark指出,“许多存在抑郁症状的准母亲往往难以很好地照顾自己,进而导致营养状况低下、对产前照料依从性的下降以及自我隔离。上述状况与早产、低体重儿及其他不良预后相关。”
事实上,全美大约有4,400,000名女性罹患双相障碍,其中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最高。本项研究有助于医师了解如何增加妊娠期患者的药物剂量,并在分娩后降低它以减小毒性。研究同时提供了针对双相障碍妊娠期患者的用药指导。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精神障碍。证据显示,精神科住院部...[详细]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扩展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