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小儿马鞍形疝一例

小儿马鞍形疝一例

2012-07-05 11:01 阅读:2326 来源:陈宏业 韩子民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一般情况: 患者,男,3岁。 病史: 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6个月于2011年7月1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红枣大小增大到鸡蛋大小,由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由局部无不适感觉到有坠胀感,平卧后消失。 入院查体: T36℃,P88次。min,R18次。min。一般情况好,心肺

    一般情况:患者,男,3岁。

    病史: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6个月于2011年7月1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红枣大小增大到鸡蛋大小,由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由局部无不适感觉到有坠胀感,平卧后消失。

    入院查体:T36℃,P88次。min,R18次。min。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可见一个椭圆形包块,大小约4cm×3cm×3cm,降至阴囊上方,触之柔软,无压痛,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卧位或用手推送可还纳,堵住内环口站起,包块无膨出,放开后可见包块再次出现。

    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

    治疗经过:2011年7月3日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行左侧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及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内上方,大小约4cm×3cm×3cm,探查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但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扪到另一个疝囊,从Hesselback三角向外突出,大小约2cm×2cm×1cm,腹股沟管后壁缺损较大,大小约3cm×2cm,术中发现直疝、斜疝并存,2个疝囊与周围组织轻度黏连,向上分离两侧疝囊,一并在颈部高位结扎,贯穿缝扎加固。采用Bassini法修补,加强后壁。术程顺利,术后恢复好。2011年7月8日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病例讨论:

    马鞍形疝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疝型,在同侧腹股沟既有直疝又有斜疝突出,分别位于腹壁下动脉内、外两侧,形似马鞍,故又名马鞍形疝,同时并存直疝和斜疝时,往往是一种疝较大而另外一种疝不明显,必须在手术中加以识别。术中切开斜疝的疝囊,手指从腹腔绕过腹壁下动脉探查Hesselback三角若有向前的突起即可确定为并存腹股沟直疝和斜疝。通常采用下列2种方式来处理马鞍形疝:
    (1)Hoguet法,即把斜疝疝囊切开,将直疝拖至腹壁下动脉的斜疝疝囊内,使之成为一个较大的斜疝,再按斜疝常规高位结扎加修补,适用于直疝较小,无黏连的并存疝;
    (2)Callander法,即切断腹壁下动脉,切开2个疝囊和腹横筋膜,切除多余的疝囊壁,同时完成疝囊的高位结扎和切除,再按常规修补腹股沟管,适用于较大的并存疝和有黏连的直疝。

    马鞍形疝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而且部分合并膀胱滑动疝等,在处理较大的腹股沟疝,特别是病程长而无症状的老年患者时,应注意是否合并马鞍形疝等,以防止腹股沟疝的遗留。此例患者为小儿男性,实为罕见,其发生机理是同时存在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引起的腹股沟斜疝和Hesselback三角薄弱引起的腹股沟直疝。如果单纯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术中遗留隐匿性腹股沟直疝易导致腹股沟疝的复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