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女,67岁。
主诉:排尿困难20余年。
病史:既往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伴排尿费力、尿线细、尿不尽感,曾辗转10余家医院就诊,症状无根本好转,长期自行导尿解决排尿困难,近3年来出现间歇性畏寒发热,偶伴恶心呕吐,近期因症状加重、纳差,入住我科。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欠佳,体温39.8℃。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尿道外口外观无明显异常,尿道内已留置气囊尿管,行阴道指诊可于尿道内扪及一12cm×6cm大小椭圆形硬块,考虑为尿道结石。
辅助检查:血尿素氮12.54mmol/L,血肌酐346.7μmol/L,尿WBC(+++),潜血(++++)。腹部X线平片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超声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欠充盈,尿道内口处可见一强光带。
入院诊断:(1)尿道结石;(2)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
治疗经过:做好术前准备后,在腰麻下行膀胱尿道镜检,见距尿道外口约1cm处有一巨大结石,偿试以手法或器械将结石推入膀胱失败,术中先在输尿管镜下以气压弹道将其击碎成数块后推入膀胱,再以膀胱大力碎石钳分次将结石钳碎,以Ellik's冲洗器将结石全部冲出,结石较脆易碎,浅黄色,质量约300g。行化学法和红外光谱法结石成分分析为:尿酸胺+磷酸镁胺。术后肾功能恢复尚可。1周后拔除尿管,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排尿不适。
病例讨论:
尿道结石较少见,女性尤为罕见,约占泌尿系结石的0.4%。尿道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少见,一般在尿道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如尿道炎、狭窄、憩室、异物、长期尿瘘及前列腺增生、尿道口狭窄等;继发性占多数,常为肾、膀胱结石经尿道或嵌于尿道所致。阴性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约10%,主要为尿酸结石、尿酸盐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尿道结石通常的处理方法可先推至膀胱,再行输尿管镜下或膀胱镜下碎石术,但该患者由于结石巨大,无法推入膀胱,故先在原位将结石击成多块后再推入膀胱行气压弹道碎石。
该患者在取出结石后行尿道镜检见尿道中后段有一巨大腔隙,考虑为巨大尿道结石形成后致尿道形态的继发改变,也可能其为原发尿道憩室,为结石形成的诱因,因病史久远,缺乏相关资料,难以推断其为原发或继发。该患者尿道巨大结石,症状体征明显,多次就医,却被延误20余年,应引起临床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