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麻风病的诊断及治疗

麻风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2-04-05 11:40 阅读:3031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一种慢性传染病。1潜伏期平均2~5年。临床根据皮损特点、细菌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等将麻风病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及瘤型5大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起皮肤和周围神经的一种慢性传染病。1潜伏期平均2~5年。临床根据皮损特点、细菌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等将麻风病分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瘤型及瘤型5大类型。

    【麻风病的诊断

    (一)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1.基本损害:皮损为圆形和椭圆形斑疹和斑块,略高出皮面,境界清楚,淡红色或轻微色素减退,表面干燥、脱屑,毳毛脱落,不出汗,有明显浅感觉减退。

    2.皮疹发布:皮损数目少,限局不对称,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臀部。

    3.单侧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常受累,呈粗大索条状、质硬、有压痛。慢性病程,可致肢体萎缩或残疾。

    4.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强阳性。

    (二)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1.基本损害:浸润性结节和斑块,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发亮,黄红色或棕色,眉毛对称性脱落,面部损害浸润增厚,融合形成“狮面”样外观。晚期出现感觉障碍。

    2.皮疹发布:广泛对称分布。

    3.神经对称性受累,粗大、质软。

    4.查菌强阳性,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5.组织病理结核样型麻风在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抗酸染色一般查不到麻风杆菌。瘤型麻风在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真皮内可见致密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内有大量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鉴别诊断

    麻风病应与玫瑰糠疹,副银屑病以及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区别,后三个病均无感觉障碍,且麻风检查阴性,病理上无泡沫细胞。

    【麻风病的治疗

    1.选用利福平、氯法齐明、氨苯砜等联合化疗。多菌型(瘤型、界限类偏瘤型、中间界限类)利福平600mg/月,连续24个月。氯法齐明300mg/月,连续24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24个月。少菌型 (结核样型、界限类偏结核样型)利福平600mg/月,连续6个月。氨苯砜100mg/d,连续6个月。

    2.完成治疗的病列继续由防止机构作定期监测,每年作一次临床及细菌学检查,至少5年。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