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无度扩招助推医学人才高消费(2)

无度扩招助推医学人才高消费(2)

2011-12-05 09:15 阅读:2135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近年来,医疗机构用人门槛不断抬高,多数市级以上医院已向临床本科毕业生关闭了大门,临床专业的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学历和就业压力。这一用人“趋高”现象是否开启了人才高消费时代?

    原 因

    盲目扩招造成恶性循环


    人才高消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者对此存在不同看法。但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扩招改变“游戏规则”。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说,医学院校有自己的教育需求,根据这个来确定招生规模,如果招生规模超过市场需求,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毕业生,必然推高用人单位期望,对人才高消费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年来,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广州市某医学院校原本不到400人的招生规模,短短几年就扩充至1500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8年比2007年招生规模扩大一半。一所医科大学更是将原先专业拆分成不同的亚专业方向来扩充规模,原本只有30人的培养能力,摇身一变成招生360人,扩张到12倍。

    扩招带来的冲击非常明显:2001年,广州市需求672名医学专业学生,可本地生源数只有192名,空缺了480个位置。但扩招后的2002年就业市场已经逆转,虽然广州市对医学专业毕业生需求只有290名,可本地生源数却达到了376名。

    这一情况与整个教育体制环境有关。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的数字表明,明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比今年增加20万人。北京地区研究生已成为就业主体,而多所医科院校研究生规模也超过了本科生。

    为何高校愿意成为扩招的“急先军”?吕兆丰说,高校现在是按人头费用拨款,学生越多投入越大,投入机制使得扩招给高校带来实惠,所以高校对扩招有积极性。

    还有学者解释说,各省属医学院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要求负担提高本地生源高考录取率的重担。

    席彪认为,扩招带来的弊端很多,医学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学能力和教育资源很难跟着翻跟头,比如做动物实验由“动手”变“围观”,小班教学变大班教育,越来越背离医学院校的教育规则。“这必然带来本科生素质的下降,加上人数增加,造成学历贬值,反过来刺激医院需求更高学历的毕业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建 议

    供需“双盲”向互动转变


    “院校培养的规模很少真正和实际的需求紧密结合,教育部门不知道社会究竟需要多少医生,而卫计委门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医生。”吕兆丰认为,医学教育不应该如此粗放式培养。他说,这种形式就好比“双盲”试验,供方和需方——高校与医院之间不对接,培养方和用人方心理都没数,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教育的理念。

    “搞清楚需求并不难。”吕兆丰说,卫计委门与教育部门只要密切互动,卫计委门提供大概需要培养的人才规模和信息,比如哪些是紧缺人才,哪些是过剩人才,教育部门来进行教学资源分配即可。

    据了解,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了3次摸底,大致测算出北京市各级医院的需求。吕兆丰说,这个基数可以以区级为单位,将几年内人才大概需求情况提交上去,最后由卫计委门汇总信息,可以推算总体的轮廓。这种人才“订单式”培养受到医学教育者推崇。曾诚认为,应该以需求来指导生产,卫计委门制定需求,教育部门在编制招生计划时与之衔接,建立院校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有效衔接的调控机制。

    吕兆丰认为,院校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应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5+3”模式,5年本科教育加上3年专科规范化培养,后面再加上若干年的亚专科培养,整个“实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就非常清晰。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