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学分型
─────────────────────────────────────
Ⅰ型,轻微系膜型LN (ClassⅠ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但荧光(和/或电镜)显示免疫复合物存在
Ⅱ型,系膜增生性LN (Class Ⅱ
光镜下可见单纯系膜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或伴有系膜基质增宽及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
荧光和电镜下可有少量的上皮下或内皮下免疫复合物伴同沉积
Ⅲ型,局灶性LN (Class Ⅲ,
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局灶性(受累肾小球少于全部的50%)及阶段性或球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膜增生和中重度系膜增生,或有新月体性形成,典型的局灶性的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或无系膜病变
Ⅲ(A):活动性病变:局灶增生性
Ⅲ(A/C):活动性和慢性病变:局灶增生和硬化性
Ⅲ(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有肾小球硬化:局灶硬化性
●应注明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的肾小球的比例
●应注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血管硬化和其他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比例
Ⅳ型,弥漫性LN (Class Ⅳ,
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弥漫性(受累肾小球超过去全部的50%)阶段性或球性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膜增生和中重度系膜增生,或呈新月体性GN,典型的弥漫性内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或无系膜病变。又分两种亚型:(Ⅳ-S)LN:即受累肾小球超过50%,并呈阶段性病变,(Ⅳ-G)LN:即受累肾小球超过50%,并呈球性病变
出现弥漫性白金耳样病变时,即使轻度或无细胞增生的LN,也归入Ⅳ型弥漫性
Ⅳ-S(A):活动性病变:弥漫性阶段性增生性
Ⅳ-G(A):活动性病变:弥漫性球性增生性
Ⅳ-S(A/C):活动性和慢性病变:弥漫性阶段性增生和硬化性
Ⅳ-G(A/C):活动性和慢性病变:弥漫性球性增生和硬化性
Ⅳ-S(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有硬化:弥漫性阶段性硬化性
Ⅳ-G(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有硬化:弥漫性球性硬化性
●应注明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的肾小球的比例
●应注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血管硬化和其他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和比例
Ⅴ型,膜性LN (Class Ⅴ,
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可见球性或阶段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有或无系膜病变。Ⅴ型膜性LN可合并Ⅲ型或Ⅳ型病变,则应作出复合性诊断,如Ⅲ+Ⅴ,Ⅳ+Ⅴ等,并可进展为Ⅵ型硬化型
Ⅵ型,严重硬化型LN (Class Ⅵ
超过90%的肾小球呈现球性硬化,不再有活动性病变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