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北大课件 内容预览:
(点击下图可对专家课件进行全文预览)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发病率与患病率:
发病率:0.07-0.52‰, 平均:0.24‰
患病率: 0.9-17.4‰, 平均:5.8‰ (WHO报告)
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1993年时点患病率:5.31‰, 终生患病率:6.55‰
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我国资料16-35岁最多
精神分裂症概念的形成
Morel(1857) 提出早发性痴呆
Kahlbaum(1874) 提出紧张症
Hecker(1871) 提出青春痴呆
Kraeplin(1896) -合并上述类型为早发性痴呆
Bleuler(1908) 提出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病程多迁延
特征性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阴性症状(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减退)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病期:1月(CCMD3);6个月(DSM IV)
思维障碍
感知觉障碍
情感障碍
紧张症
自知力障碍
思维障碍:
妄想: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推理、判断
对此坚信不移,不能以说服的方法使之改变。
关系(牵联观念)、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妄想等
逻辑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等
联想障碍: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等
感知觉障碍:
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触等
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等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
偏执型(妄想型)
紧张型
青春型(紊乱型,瓦解型)
未分型
单纯型
抗精神病药物也经常用来治疗躁狂症,此外一些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抗躁...[详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受不住工作繁忙紧张,或失业、失恋、欺辱等不良**,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