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解读》内容简介: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这是一种骨骼的退化性疾病,伴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根据2006年调查估算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近两亿一千万人为低骨量状态。北京等地区基于影象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中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
《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解读》内容预览:
在进行了诊断与鉴别诊断和风险评估后,谁需要治疗就一目了然了。新《指南》中总结了骨质疏松诊断流程见图2.
3.新关注之三:关于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及康复治疗。基础措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基础”并不是“全部”和“唯一”.“基础措施”用于骨质疏松症初级和二级预防以及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期间。
3.1基础措施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预防骨质疏松症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等。新《指南》也再次强调了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性。
点击下载***:《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