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因人体在热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三种类型。严重患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亡,病死率为5%~30%。
先兆与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
轻症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心律增快、脉搏细弱等。
处理:
①将患者搬离高温现场,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松解衣服,用冷水擦拭皮肤,达到清洁皮肤,扩张血管,以利于皮肤散热。
②口服含盐凉饮料或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也可用清凉油等擦拭太阳穴、风池、合谷等穴位。
③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含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如有明显低钠和水中毒,可给高深盐水。经上述处理后,常在30分钟至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种类型。
热痉挛:患者高温强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后突然出现阵发性四肢及腹壁肌肉甚至肠平滑肌痉挛和疼痛。可有低钠、低氯血症和肌酸尿症。
处理:在补足体液情况下,如患者仍有四肢肌肉抽搐和痉挛性疼痛,可缓慢静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0.5g。
热衰竭:多见于年老体弱和慢性疾病患者,常无高热。患者一般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可有晕厥、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可有低钠、低钾血症。
治疗:快速静脉滴注含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如血压仍未回升,可适当加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kPa以上。
热射病:高热(>41℃),典型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或DIC。
治疗:热射病预后严重,病死率可达30%。现场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①物理降温: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四肢皮肤,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每隔15分钟测肛温一次,肛温降至38.5℃时停止降温,移至空调室观察。将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患者移至空调室酒精擦浴。用空调车转运。
②药物降温: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溶液,静脉滴注1~2小时观察血压。低血压时酌情加用间羟胺等α受体**。
③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8mg加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30~90分钟重复;④对症及支持治疗。
抢救必须分秒必争,降温的快慢、治疗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关键。对于中暑患者,对于中度中暑患者我们必须谨慎处理,并迅速排除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等疾病。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