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荷兰学者通过队列研究开发了一种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个体未来10年痴呆危险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相关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分册》(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
研究者对由≥60岁的T2DM患者组成的两个纵向队列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根据29961例受试者的数据开发了此危险评分模型,并在2431例受试者中进行了验证。研究者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了45个候选指标后建立了预测模型;并以各指标的β系数大小开发了危险评分的得分系统。进而通过判别方法和校准方法检验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最后用卡普兰-梅耶尔评估计算总评分所表示的痴呆危险。
结果显示,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代谢事件、抑郁、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对于痴呆有最强的预测性,该危险评分即由上述因素组成。总评分最低(-1分)者的痴呆危险是5.3%[95%可信区间(CI)为4.2%~6.3%],而总评分最高(12~19分)者的痴呆危险则为73.3%(95%CI为64.8%~81.8%)。
研究者认为,这是首个可预测T2DM患者10年痴呆危险的评分模型,其可增强人们对认知衰退的警觉性,并选择出测试中的痴呆高危患者。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郭启煜 教授: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痴呆等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接近10%;65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5%,而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则高达30%以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与老年痴呆关系极为密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T2DM患者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是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两倍,且老年痴呆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4~5倍。
糖尿病导致痴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尚未全面阐明,其涉及代谢失调、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细胞信息转导通路障碍、神经细胞凋亡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临床对痴呆的防止尚无特效方法,故积极预防或延缓痴呆发生、发展显得更为重要。而在T2DM患者中,预防或延缓痴呆的关键因素在于找出痴呆的高危人群,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本研究所涉及评分系统的推出可帮助我们在糖尿病患者中及时发现痴呆高危人群;此外,还可在某种干预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以协助判断某种药物或治疗措施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总之,此评分系统的推出必将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痴呆发生危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