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肝功异常的罕见病例

肝功异常的罕见病例

2012-08-03 11:52 阅读:7314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患者男性,23岁。因肝功能异常2年入院。 患者2年前无症状查体发现转氨酶升高(ALT 100 u/L),辗转于多家医院诊治,外院肝穿病理示:慢性胆道阻塞性病变,伴纤维化形成,纤维化程度相当于S3,考虑由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所致。特殊

    第一部分:临床资料

    主诉:患者男性,23岁。因肝功能异常2年入院。

    患者2年前无症状查体发现转氨酶升高(ALT 100 u/L),辗转于多家医院诊治,外院肝穿病理示:慢性胆道阻塞性病变,伴纤维化形成,纤维化程度相当于S3,考虑由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所致。特殊染色:铜染色(++)、铁染色(-),糖原染色: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无明显增多;淀粉染色(-)、HBsAg(-)、HBcAg(-)。疑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近1年偶感乏力,无其他不适。

    家族史:母亲患“肝硬化”,病因不明;1兄肝功异常,病因不明。既往史:无嗜酒史,无长期药物及毒物接触史,无炎性肠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好,应答切题,理解力、定向力、计算力无异常。面色如常,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肝脏可疑阳性,未见蜘蛛痣。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均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3.36×10^9/L、RBC 4.54×10^12/L、HGB 141g/L、PLT87×10^9/L;尿、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沉正常;PT/PA 11.5 s/99%。自身抗体系列检测(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M2亚型IgG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正常。补体c3正常,补体c4 0.04 g/L。蛋白电泳:白蛋白59.6%、叫γ球蛋白21.8%。HBsAg(-)、抗HCV(-)、抗-HAV IgM(-)、抗-HEVIgM(-)、抗-HEV IgG(-)。抗-EBV IgM(-)、抗-CMV IgM(-)、抗-CMV IgG(-)。

    肝功能:TP 70 g/L、ALB 38 g/L、TBJL19.9斗mol/L、DBIL 7.0斗mol/L、ALT 50 U/L、AST 52 U/L、ALPl 13 U/L、GGT 509U/L、TBA 52um01/L,CHE 5 177U/L、LDH149 u/L,

    肾功正常。血糖正常,总胆固醇5.23 mmol/L。血清铁正常。血电解质正常。AFP 4 ng/mL。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N)200 mg/L。

    腹部MR示:肝硬化,肝内多发再生结节形成,门脉高压并侧支循环形成,脾大。

    ERCP示:胆道系统通畅,未见明确病变。

    十二指肠镜示:食管静脉曲张,浅表性胃炎(红斑糜烂型);胆管及胰管未见明显异常。

    眼科会诊:裂隙灯下角膜K-F环(Kayser-F1eischer ring)阴性。

    肝穿病理切片会诊:肝内铜颗粒沉积。

    第二部分:诊断与治疗

    诊断:考虑为Wilson病,Ⅲ一Ⅳ期。

    进一步行ATP7B基因检测示:在外显子12和16各有一处病变。外显子12:AGA—AAA,Arg9521ys(异常,出现纯合突变峰),外显子16:GTC—GCC,Val 1140 Ala(异常,出现纯合突变峰)。

    确诊为:Wilson病。给予低铜饮食,青霉胺驱铜治疗,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治疗。随后对其母亲及哥哥进行ATP7B基因检测。母亲外显子12:AGA—AAA,Arg9521ys(异常,出现杂合突变峰),外显子16:GTC-GCC,Val 1140 Ala(异常,出现杂合突变峰)。哥哥外显子12:AGA—AAA,Arg952lys(异常,出现杂合突变峰),外显子16:GTC—GCC,Val 1140 Ala(异常,出现杂合突变峰)。均明确Wilson病诊断。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89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机体铜代谢障碍,过量的铜沉积于肝脏、肾脏、脑等组织中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以儿童、青少年多发,发病率为1/10万~l/30万,男女均有发病。其致病基因ATP7B基因定位于13q14.3,包括21个外显子和20个内含子,编码一种P型铜转运ATP酶(ATP7B蛋白)。Wilson病为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本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及血清CPN轻度降低。作为Wilson病重要诊断指标的角膜K-F环阴性,甚至初次肝穿病理未能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主要抓住血清CPN略低、家族性非传染性肝损害的线索,完善各方面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酒精性肝病等,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Wilson病可能性大。最终经ATP7B基因分析明确此病例诊断。

    在对此病例诊断及分析过程中,对Wilson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角膜K-F环阳性虽然为确诊Wilson病的重要体征,但其阴性时不能排除诊断。据报道,以肝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中,仅44%~62%可检出角膜K-F环;以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病例也有5%未能检出角膜K-F环。血清CPN<200mg/L是诊断Wilson病的有力依据,但并非所有患者均有此表现。CPN轻、中度降低的患者需进一步分析。而CPN正常,不能排除Wilson病。

    病理方面表现:在没有胆汁淤积的情况下,超微结构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嵴空间增加,伴嵴突顶部囊状改变,可认为是诊断Wilson病的特异性标志。但由于Wilson病所处疾病阶段、铜在肝脏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肝组织化学方法对Wilson病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故结果阴性不能排除Wilson病的诊断。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Wilson病患者的诊断,ATP7B基因检测意义重大。

    据报道,国内外已发现500余种ATP7B基因突变类型[Human Gene Mutatio Database(Cardiff):Http:∥www.hgmd.cf.ac.uk/ac/index.php and Wilson’s Disease Mutation Database:Http:∥www.Wilsondisease.med.ualberta.ca/index.a8p]。并且,其常见突变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8号外显子的Arg778l.eu被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的ATP7B基因突变热点。欧洲、北美地区的基因突变热点主要集中在14外显子的His1096Gln。

    本文所报道的3例患者均为12、16外显子双位点复合突变。12、16号外显子虽非中国人ATP7B基因突变热点,但仍为中国人比较常见的突变位点,应作为优先筛查的位点。有趣的是,12号外显子Arg952lys、16号外显子Val 1140 Ala均属于错义突变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国内多篇报道显示,作为中国人突变热点的Arg778Leu纯和突变与肝病表型密切相关,在诊断时具有较高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并且无义突变、移码突变与原发肝病表现、血清高转氨酶水平、低CPN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突变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临床表型。

    韩国也有类似结论的报道。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为复合、杂合突变,并由于可能未知修饰基因的存在,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仍很复杂,不易界定。

    Wilson病的治疗:

    青霉胺作为铜离子螯合剂对于WD有显著疗效。但其不良反应较多,约30%的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从小剂量逐步加量给药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同样作为铜离子螯合剂的曲恩汀,化学结构却与青霉胺明显不同。因其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可用于不能耐受青霉胺治疗的患者。

    有研究显示,曲恩汀是WD初始治疗的有效药物,甚至对以失代偿肝硬化起病的患者亦可产生疗效。锌剂与上述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主要是干扰肠道铜离子的吸收,一般用于维持治疗和无症状初治患者的治疗。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急性肝功衰竭和所有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

    但不推荐作为具有严重神经症状但不伴肝硬化的Wilson病患者的治疗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准备行亲体肝移植的Wilson病患者,应对供体进行ATP7B基因检测以筛查本病。作为近年研究热点的分子生物学治疗,包括蛋白分子伴侣药物(4-丁酸苯酯、姜黄素)、肝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虽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有望成为Wilson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