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疾病。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病变、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包括原虫、病毒、细菌和真菌)和恶性肿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子宫颈癌)构成了艾滋病复杂的临床病理变化。
(一)免疫系统病理变化
1.HIV相关性淋巴结病
HIV相关性淋巴结病大致可以分为无滤泡破碎的滤泡增生、有滤泡破碎的滤泡增生、滤泡退化和滤泡耗竭四种类型。在艾滋病发生前,患者发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 病,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3cm,多数HIV感染者在艾滋病发生前淋巴结组织学改变为滤泡增生;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体积小,淋巴结病变为滤泡退化或耗竭。
2.脾的病理变化
脾肿大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成人患者脾重量超过400g时,常意味着脾内有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艾滋病脾的显著病变是淋巴细胞高度耗竭,仅有少量白髓,甚至白髓完全消失。
儿童艾滋病脾的改变为显著的淋巴细胞耗竭和吞噬红细胞现象,约50%病例出现卡波氏样病变。
3.胸腺病理变化
成人艾滋病患者的胸腺无明显病理变化,可以出现B细胞滤泡增生。
儿童艾滋病患者发生胸腺过早退化。HIV损伤胸腺上皮,引起淋巴组织发生萎缩和耗竭,可见浆细胞浸润和多核巨细胞形成。胸腺小体囊肿形成。
4.骨髓的病理变化
早期,3/4的病例表现为细胞增生,以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增生为主。晚期,患者衰竭时,骨髓细胞减少,可见不成熟的、发育不良的前体髓细胞、淋巴样细胞聚集、不典型巨核细胞、细网状硬化、轻度血管增生、组织细胞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