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5~7天,表现为手术切口处渗液增多,辅料和针眼缝合处有淡黄色油状物,且切口渗出部位无红肿、压痛及坏死。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及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为:脂肪组织血运差、术中机械损伤、电刀烧伤、长时间暴露、缝合接扎不当等导致本身愈合能力差的脂肪细胞脱落、坏死、自溶、液化。
脂肪液化常规处理方法是: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但平均愈合时间约2~3周。
常规处理方法不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痛苦。而我们处理脂肪液化采用导管治疗技术,治疗周期短、痛苦小,而且费用低。具体方法如下:
①于患者切口下端以探针扩一小孔达皮下组织渗液腔内。
②将直径为2mm的硅胶管(或去针头的头皮针聚乙烯管)前端剪出2~3个侧孔,并将其置入切口内。
③硅胶管口接低负压吸引器或20ml注射器,持续吸引。如3~5天后24小时引流量小于3ml时可拔除导管。若切口过长或张力过大则可延迟至10~14天。
该方法处理切口脂肪液化,一般不延迟拆线时间,且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无需反复换药,又不影响患者常规活动等,故深受患者和医务人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