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坛推荐 > AFP与肝癌

AFP与肝癌

2011-03-02 16:30 阅读:6289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为70,000道尔顿。最初由胎儿的肝脏和卵黄囊产生,在胎儿循环中约12~15孕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减,直至出生。正常个体到2岁后,循环中AFP含量一般不超过20μg/L。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为70,000道尔顿。最初由胎儿的肝脏和卵黄囊产生,在胎儿循环中约12~15孕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减,直至出生。正常个体到2岁后,循环中AFP含量一般不超过20μg/L。

    当成人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肝癌细胞恢复了产生AFP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含量会急剧增加,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会升高,故AFP被做为诊断肝癌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其准确性仅次于肝脏的***组织病理检查。

    并不是所有的成人血清AFP高,就一定能诊断为肝癌。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在生殖细胞肿瘤中AFP阳性率为50%;在肠胃管肿瘤中,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孕妇也会因为胎儿AFP的分泌,血清呈现AFP阳性。

    也并不是所有的肝细胞癌均会出现AFP阳性。肝癌时,肝癌细胞间合成AFP的差别可达1000倍,有些病例甚至不产生AFP或产量极少。其原因可能是:①存在两种肝癌细胞,一种能合成AFP,另一种不能;②AFP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时相合成,不处于此时相时不能合成;③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和低分化癌细胞很少合成或不能合成AFP;④癌细胞严重坏死时,影响AFP的合成;⑤有的肝癌患者肝脏纤维间质较多,使AFP不易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血清AFP含量降低或阴性。

    在临床诊断肝癌时,动态观察血清中AFP的含量具有很大意义。一般检测血清AFP浓度大于500μg/L、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μg/L、持续8周者,可考虑有患肝癌的可能。同时还需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甲胎蛋白增高,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等。

    另外,在肝癌中,AFP的动态改变,不仅能够在诊断肝癌中起作用,还可以用来反应肝癌病情的变化,甚至是评价各种治疗等。一般AFP含量的上升多提示病情恶化,几乎没有随AFP上升好转的病例;而AFP含量的下降,却不能反应疾病好转,还需结合临床;对于经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若AFP含量下降幅度不大或先降后升,则要考虑癌肿切除不赶紧、局部复发或已有转移的可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