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
【适应症】见胰岛素。
【禁忌证】低血糖、肝硬化、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患者。
【不良反应】 见胰岛素。
【注意事项】(1)如在注射后不进食或者进食时间延后将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且发生时间比普通胰岛素早。(2)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故须经常更换注射部位。(3)只有可溶性人胰岛素可以静脉给药。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应给每一患者随身记有病情及用胰岛素情况的卡片,以便不失时机及时抢救处理。(5)未开瓶使用胰岛素应在2~10℃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用法和用量】皮下注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1次,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可与中效胰岛素合用控制晚间或晨起高血糖。皮下注射10~20分钟起效,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小时,降糖作用持续3~5小时。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用药10分钟内须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制剂与规格】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ml:
赖脯胰岛素
【用法和用量】同门冬胰岛素。15~20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峰值,降糖作用持续4~5分钟。
【制剂与规格】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3ml:
(其他见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用法和用量】一日傍晚注射1次,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需要量。皮下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较中效胰岛素慢,有效作用时间达22小时左右,几乎没有峰值出现,作用平稳。
【制剂与规格】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3ml:300U。
(其他见胰岛素)
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多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基于2个异常病理生理学的改变:胰岛素分泌受损和外周性胰岛素抵抗。
根据作用机制,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如下: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和格列美脲。
(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二、非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双胍类药:如二甲双胍,可减少糖元生成和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而降低血糖。
(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它们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减少淀粉的消化和吸收而降低血糖。
(三)胰岛素增敏药: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它们可以改善外周性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合用。
2.1 促胰岛素分泌药
格列苯脲
【适应症】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
【注意事项】 (1)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老年人慎用。(2)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3)乙醇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可延缓本品的代谢。与乙醇合用,可引起腹痛、恶心、头痛、呕吐、面部潮红。且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用药期间应忌酒。
【禁忌证】(1)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2)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胃肠不适;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用法和用量】 口服:一般患者开始一次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一次。轻症者一次1.25mg,一日3次,三餐前服。用药7日后剂量递增(一周增加2.5mg)。一般用量为一日5~10mg,最大用量一日不超过15mg。
【制剂与规格】格列苯脲片:2.5mg。
格列喹酮
【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
【注意事项】(1)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当肾功能轻度异常时尚可使用,但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则应改用胰岛素治疗。(2)治疗中若出现不适,如低血糖、发热、皮疹、恶心等应从速就医,一旦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应停用本品。
【禁忌证】(1)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或昏迷前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晚期尿毒症者。(2)对本品及磺胺药过敏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有极少数报道皮肤过敏、胃肠道反应、轻度低血糖反应及血液系统改变。
【用法和用量】 口服:应在餐前30分钟服用。一般日剂量为15~120mg,酌情调整,通常日剂量为30mg以内者可于早餐前一次服用;更大剂量应分3次,分别于餐前服用;最大日剂量不得超过180mg。
【制剂与规格】格列喹酮片:30m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其稳定性佳、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详细]
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