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猪鼻孔。
形态: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有鱼腥味,高30~50厘米。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卵形。花小,白色,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
(鱼腥草原植物)
(鱼腥草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鱼腥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清热除湿,利水通淋,止痢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蚊虫叮咬,喉哦,湿热淋证,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阐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义、思路和方法。各论分为四章,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详细]
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术理论、操作规范、材料器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