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从我在香港就医的经历看医改(2)

从我在香港就医的经历看医改(2)

2010-11-01 17:32 阅读:3815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大*勒 责任编辑:大弥勒
[导读] “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国家的福利跟不上,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第二,**在医疗上的民生投入太少,导致医疗福利很少,纳税人觉得自己看病掏的比例太高,无法承担。而且,一方面**公共医疗支出严重不足,据统计,从90年代下半期到现在,**财政投入在全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 另一方面却又严重分配不公,相当部分福利资源被一小部分特权群体享用,而最需要国家福利救助的低收入人群反而没有什么福利,当然看不起病。

      另外,说到看病难,医患双方也是各有苦衷。徐勇等委员就认为,“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而患者则说,现行的医疗体制使得资源都向更有权力的大医院倾斜,许多中小医院混乱得像黑诊所,而大小医院的收费又没有拉开,自然都往大医院挤。

      一些医界人士举例说,国外也普遍看病难,看病贵。本人因为近些年都在香港生活,说说我的亲身就医经历。一般的小病,学校有诊所,也有社区医院,医生都和大医院一样很专业。我在学校诊所就医,每次20港币,别的一概不管,一般随去随看。一般小病都在社区医院解决,按计划预约,大病上报到大医院处理,很有条理。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