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病历讨论 > 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头皮感染及颅骨骨髓炎病例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头皮感染及颅骨骨髓炎病例治疗

2013-01-01 11:36 阅读:3435 来源: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责任编辑:邝兆进
[导读] 行负压封闭引流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并逐渐改进,在临床传统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在创面置引流管并用聚乙烯醇海绵包裹,使引流管与创面不直接接触,用生物半透膜将创面及海绵完全封闭,形成密闭的系统,可有效防止外界细菌人侵,改善创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颖顶部约8cmx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一2cmx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VSD简要过程:(1)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脓液、渗液等,敞开死腔,清洁创周皮肤;(2)连接负压源;(3)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VSD材料;(4)把修剪好的VSD材料填入创面内,确保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并缝合VSD材料,再次清洁创周皮肤,然后用生物半透性薄膜贴膜覆盖VSD材料;(5)由于有颅骨保护,可根据引流量等适当提高负压,本病例维持负压在40kPa左右(图a~d)。

  注:a.头皮清创后海绵材料完个覆盖头皮创面,用生物半诱性薄膛贴膛完个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术材料.接负压引流管;b.两根引流管接一捅管;c.维持负压在40kPa左右;d.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病例2患者男,36岁,外院行额颖入路脑胶质瘤切除术后3年余,术中骨瓣复位固定,术后7d切口拆线。出院时头皮切口红肿,后化脓,三年来间断性常规切口换药,未愈,逐渐化脓坏死。入院查体:左额颖顶头皮缺损形状不规则,大小约5cmx7cm,颅骨外露,灰黄色,臭味浓。CT见颅骨局部骨质缺损,硬脑膜肥厚增生,脑实质无明显异常占位病变,提示胶质瘤未复发,感染未侵及硬膜下。入院诊断:头皮感染,颅骨骨髓炎(图2)。治疗如下:(1)术前及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等治疗。(2)清创术。完善术前检查,术中切除感染头皮及皮下组织,自感染伤口边缘用咬骨钳咬除感染颅骨并向后深至颖顶,板障内见黄色脓液溢出,到咬除感染颅骨外缘1cm为止。应用双氧水、碘配、等渗盐水反复冲洗后,将头皮减张缝合,放置硬膜外引流,无菌纱布覆盖。(3)术后应用VSD。第2日拔出硬膜外引流后,应用VSD技术覆盖术野,维持负压15kPa,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每日通过负压引流管用等渗盐水冲洗创面,引流液浑浊物逐渐减少,每周更换一次VSD,消毒皮缘,备皮并刮去皮缘覆盖物至露出鲜红肉芽,3周后去除VSD海绵,见头皮无肿胀及发红,皮肤缺损缩小,创面见红色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清洁,无脓性分泌物,患者无发热。患者出院后继续回访,出院半个月头皮缺损愈合。

图2

  讨论

  VSD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并逐渐改进,在临床传统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在创面置引流管并用聚乙烯醇海绵包裹,使引流管与创面不直接接触,用生物半透膜将创面及海绵完全封闭,形成密闭的系统,可有效防止外界细菌人侵,改善创面血液运输,促使创面快速愈合。日前,国内外多将其运用于躯干四肢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等,临床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更多对此病例的讨论及发表意见,请登录爱爱医论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