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用于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一种常用药,可以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主要用于缺钙与过敏性疾患的治疗,但对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较少报道。现将我院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如下。
一般情况:患者,男,45岁,体重78kg,平素体健。
主诉: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伴剧烈瘙痒3d。
病史:患者3d前食用海鲜后,全身皮肤突然出现淡红色风团样皮疹,此起彼落、反复发生,伴有剧烈瘙痒,但无呼吸困难、胸闷、腹痛、腹泻等症状。自服皿治林,症状无好转而来本部就诊。
查体:精神欠佳,全身皮肤发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有散在和部分融合成片分布,自觉剧烈瘙痒。
诊断:急性荨麻疹。
治疗经过:
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同时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维生素C注射液30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当天症状无改善,第2天继续上述治疗,自觉痒感加重,皮疹加多,同时有药疹出现,未予重视,继续上述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同时颜面、双手出现水肿。
治疗1周后见疗效差停用上述治疗,改用自血疗法2个月余(首次10ml,以后每次5ml,2次/周)患者痊愈。
2007年11月20日患者在食用海鲜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予以同样治疗后仍然出现上述症状,治疗4d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7.3×109/L。考虑荨麻疹有可能是感染引起或合并感染,停用上述治疗,改用青霉素钠注射液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滴注完后,患者自觉痒感减轻,颜面及双手因水肿而有紧绷感,药疹也逐渐消失。
次日在使用青霉素的同时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40滴/min,当葡萄糖酸钙静滴20min左右时,患者感觉全身不适,瘙痒加剧,数分钟后,突然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风团遍及全身,奇痒难忍,颜面、双手前臂出现水肿,静脉滴注的左手比右手明显肿胀。
诊断:葡萄糖酸钙致过敏反应
处理:立即停止输液,给予0.1%肾上腺素0.5ml皮下注射,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口服雷尼替丁150mg。经上述处理后约30min,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瘙痒、结膜充血逐渐减轻,皮肤潮红、风团、水肿有所改善。此后停用葡萄糖酸钙,继续用青霉素,加西咪替丁400mg、维生素C300mg,分别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特非那丁60mg,2次/d。经上述治疗5d后患者痊愈。
病例讨论:
本例葡萄糖酸钙致过敏反应患者在使用葡萄糖酸钙后,瘙痒加重,皮疹增多,同时出现皮肤黏膜水肿。在停用该药后症状减轻,再次使用时马上又加重,停用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症状立即缓解,故考虑为葡萄糖酸钙过敏。其过敏机制可能是:葡萄糖酸钙为不完全性抗原,首次给药后与体内血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进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IgE),随着药物继续使用,体内IgE抗体浓度逐渐增加,出现过敏反应,症状逐渐加重。当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连续使用4d停用1d后,再次使用时迅速出现瘙痒加重、皮疹增多、水肿和结膜充血,这是因为高浓度的IgE抗体与葡萄糖酸钙迅速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黏膜,使血管扩张,微血管通透性升高,组织水肿。本例葡萄糖酸钙致过敏反应病例提示:(1)任何药物使用前均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若是过敏体质就是使用抗过敏的药物也应注意观察,做好抢救过敏的准备工作。(2)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