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孩子的父母出现过**意图,那么其子女自身的**风险会增加5倍。
通过深入而富于前瞻性的研究,科学家发现,父母的**意图将会对其子女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这种**行为史也会对其后代造成一种家族遗传性的情绪障碍。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 戴维?A?布伦特(David A. Brent)博士领导的团队表示,“在这个高风险的纵向研究中,我们发现父母的**意图将会使其子女的**倾向上升五倍,甚至造成家族遗传性的情绪障碍。”这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12月30日的美国医学会志(JAMA)精神病学刊物上。
家族性遗传
**意图是进行**行为预测的强预测因子,同时**也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人员注意到,**意图具有很强的家庭性,但是其家庭性的传播机制尚不清楚。布伦特博士的团队表示,“这些预测机制构建的预测模型,将会更好地帮助我们界定潜在目标。”
为了证实“**行为由父母传染给子女”的机制和途径,研究人员对患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及其子女进行了为期近6年的随访考察。这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是从1997年7月开始的,截止到2012年6月。其中包括701名10岁至50岁的子女(平均年龄17.7岁)和其334位患有情绪障碍的家长,在这些家长中,有191人(57.2%)出现过**意图。对于其后代的平均随访年限为5.6年,对父母也进行前瞻性的跟踪调查。
父母和其子女分别接受不同的双盲面试评估,其基线评估内容包括一生中发生**行为念头和行为的次数,具有攻击性冲动行为的次数以及精神疾病史。以后每年的年度访谈都包含了上一次评估时涉及到的领域。这些谈话记录以及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指向性地反映出一些高**风险的因素,其中包括:过去有过**行为和**意图;情绪障碍,焦虑、冲动和攻击性行为;人格障碍;家庭不和;头部外伤史;以及药物滥用史。
临床意义
在对这701名字女的随访发现,其中有44名(占总调查人数的6.3%)在参与研究之前便出现过至少一次意图**;在研究随访期间,有2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意图**。
多元逻辑分析(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结果显示,亲代的**意图是子代**意图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OR[1]值为4.79;95% CI [2]为1.75-13.07)即使控制了其后代的高风险变量,包括情绪障碍(OR值为4.20;95% CI 为1.37 - 12.86);**意图的基线历史(OR值为5.69;95% CI 为1.94 - 16.74),情绪障碍在**意图之前(OR值为11.32;95% CI 为2.29 - 56.00)。
研究人员报告说,路径分析[3]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也显示父母的**意图对其子女的**行为的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结果还显示:在每个时间点,这类子女都有着强烈的情绪障碍特征,而作为情绪障碍前兆的攻击性冲动亦时常出现,可见亲代**意图对子代的影响之强。
调查结果还强调了:“提早评估和早期干预对于父母有情绪障碍和**意图史的家庭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另外,他们还建议,预防抑郁症的发病也可以减少**行为在亲子之间的传递。事实证明,有效的预防性干预能够减少高风险青少年中抑郁症的发病率。
事实上,许多有**意图的父母同时也表现出患有人格障碍,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利于亲子关系,并功能性地改善其后代的家族性遗传。
最后,他们补充道:“因为攻击性冲动可能是情绪障碍的前兆,并随之提升**风险。因此,帮助青年克服突出的烦躁和攻击性冲动以达到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以减少患有情绪障碍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以及情绪障碍作用下的**冲动。”
[1] OR,全称是odds ratio、比值比,对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来说,它是OR值即是相对危险度的精确估计值。OR值的意义:
OR值等于1,表示该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不起作用;OR值大于1,表示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OR值小于1,表示该因素是保护因素。
[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全称为95%置信区间。当给出某个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为[a,b]时,可以理解为我们有95%的信心可以说样本的平均值介于a到b之间,而发生错误的概率为5%.
[3] path **yses,全称路径分析,属于递归体系,是在探讨分析性变数间之单向影响关系。一连串的分析性变数多半依时间顺序先后发生,先发生者视为解释变数,后发生者视为反应变量,变数之间因果关系可由路径图来表示,借由路径图,研究能能清楚了解变数间之影响途径(箭头方向)及影响方向(正向,负向,模糊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精神障碍。证据显示,精神科住院部...[详细]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扩展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