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血液科医学进展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类新方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类新方法

2014-01-17 10:57 阅读:3625 来源:医脉通 作者:孙福庆 责任编辑:云霄飘逸
[导读] 在本次ASH年会中,除了公布血液系统肿瘤和淋巴瘤临床方面的最新进展外,淋巴瘤病理领域的探索也是大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饶慧兰教授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情况,特选取其中一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报道。

    在本次ASH年会中,除了公布血液系统肿瘤和淋巴瘤临床方面的最新进展外,淋巴瘤病理领域的探索也是大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饶慧兰教授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情况,特选取其中一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报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及活化B细胞样(**型)两种不同分子亚型。但基因表达谱分型方法并不能广泛应用于常规诊断,且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方法多被认为存在重复性问题。

    为避免这些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卢米妮(Ruminy)等开展了一种简易有效的分析方法,他们构建了10个基因表达标志物来区分**型与GCB型。**型基因标志物包括IRF4、**P1、IGHM、TNFRSF13B和CCND2,GCB型则包括LMO2、MYBL1、BCL6、NEK6和TNFRSF9.

    研究者使用逆转录酶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RT-MLPA)进行检测,同时也检测cMYC及BCL2基因的表达,CCND1和MS4A1基因作为内对照。研究者首先分别在各50例患者中采用该技术进行了验证性和***效应分析。

    在141例在法国贝克雷尔医疗中心接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研究者采用RT-MLPA法鉴定了49例GCB型和64例**型,28例未能分型。与预期结果相同,**型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明显较差(P=0.015),且OS率也有较低的趋势(P=0.060)。

    单因素分析证实,LMO2低表达(P=0.005)、BCL6低表达(P=0.012)、IRF4高表达(P=0.008)及TNFRSF13B高表达(P=0.004)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同时,研究也证实MYC(+)/BCL2(+)“双重打击”DLBCL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2)。最后,研究通过提取石蜡包埋组织的RNA准确地将12例DLBCL分类,结果可以证明实验的稳定性。

    研究认为,RT-MLPA是一项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可以同时测量40个病例;且该1次检测低于5美元;同时,RT-MLPA法并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只需要一个常规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模块和一个毛细管基因分析仪,可以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也可以在许多常规诊断实验室间方便地传送分析结果。

    点评


    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中DLBCL虽是一类***疾病,但明显存在异质性,被认为是诊断大B细胞淋巴瘤的“垃圾桶”.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根据新的临床、免疫及遗传学研究成果,对DLBCL重新分类,首次提出DLBCL非特殊型,更新了DLBCL亚型。

    阿里扎德(Alizadeh)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DLBCL划分为GCB型和**型。二者致瘤机制不同,**型通过激活NFκB通路而致瘤,通常在3q、18q21-q22出现基因插入以及在6q21-q22出现基因丢失;而GCB型则缺乏NFκB通路激活证据,常在12q12出现基因丢失。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型预后较GCB型差,因为前者更多出现cMYC基因表达异常或cMYC/BCL2“双重打击”.

    目前国内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10、BCL6及IRF4/MUM1三者表达情况将弥DLBCL分为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两个亚组,CD10+或CD10-、BCL6+和IRF4/MUM1-的病例为GCB型,其他均为non-GCB型。该结果得到多数研究证实,但也被其他一些研究质疑。

    目前通过免疫组化标记设置的亚型分组还不能应用至常规临床实践中,仅用于预后分析,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免疫组化染色程序和结果判读的重复性。

    近几十年来,DLBCL的治疗从CHOP方案到联合利妥昔单抗,患者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目前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CD40单抗、CD30单抗、NFκB抑制剂等让DLBCL患者获益。临床的需求需要病理医生的诊断更准确,分型更细致。

    该研究显示RT-MLPA法在基因水平上为DLBCL的分型提供了更好的检测平台,比免疫组化更可靠,信息更全面,确实是一项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当然,未来需要用更多病例及临床数据来证实该方法分型优于免疫组化,更接近基因图谱分析法。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