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肺癌学界的学术盛会,第15界世界肺癌大会于10月27-3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传递了大量肺癌诊断、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疗效预测与预后、姑息治疗等的最新资讯。
本站之前报道过我国吴一龙教授在大会上报告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大学肿瘤医学研究所的杨志新教授带来的一项报告——阿法替尼治疗异常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活性:阿法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肺癌的3个试验研究中的发现。
此次会议,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有多项关于厄洛替尼的最新研究结果公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也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和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请关注以下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力教授发表在医学论坛报上关于厄洛替尼为NSCLC治疗带来的新启示的文章。
一线治疗:ENSURE研究显示厄洛替尼对EGFR突变患者优势明显
数项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厄洛替尼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本届会议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报告了一项随机、开放Ⅲ期ENSURE临床研究,共纳入217例EGFR突变亚洲(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ⅢB/Ⅳ期NSCLC患者,比较了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反应不能耐受)对比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4个周期)一线治疗的疗效。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并进行了中期分析及更新分析。
结果显示,更新分析的研究者评估的PFS在厄洛替尼组和GP组分别为11.0个月对5.5个月(HR=0.33,P<0.0001)
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较化疗显著延长患者PFS近1倍。对EGFR突变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19外显子缺失亚组和21外显子L858R亚组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PFS分别为11.1个月和8.3个月,接受GP化疗的PFS分别为4.3个月和 5.8个月,提示厄洛替尼治疗两种EGFR突变类型患者均有显著获益,且19外显子缺失者获益更大。在客观缓解率(ORR,68.2%对39.3%)和疾病控制率(DCR,91.8%对82.2%)方面,厄洛替尼组显著优于化疗组。在安全性方面,厄洛替尼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较化疗组的11.5%更低。
ENSURE研究结果显示,对于EGFR突变的亚裔患者,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较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PFS,提高ORR及DCR,且厄洛替尼治疗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这与既往针对亚裔人群的其他一线研究如OPTIMAL等结果一致。
二线治疗:Ⅲ期研究探讨VeriStrat(VS)对化疗或厄洛替尼治疗的疗效预测作用
VS是一种采用质谱分析的血清分类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将NSCLC患者分为VS良好者(VS-G)或VS不良者(VS-P)。前瞻性Ⅲ期PROSE研究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的结果显示,对于既往含铂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如为VS-G,则厄洛替尼与化疗(培美曲塞+多西他赛)的总生存期(OS)相似;如为VS-P,则化疗较厄洛替尼显著延长OS(P=0.023)。本届会议上,研究者公布了该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数据。
结果显示,对于VS-G患者,厄洛替尼组与化疗组的PFS相似(2.5个月对4.8个月,P=0.129),ORR和DCR无显著差异;对于VS-P患者,化疗组较厄洛替尼组有延长PFS的趋势(2.8个月对1.7个月,P=0.078),且DCR显著更高(P=0.004),但两组ORR相似。PFS/OS交互分析显示,VS可预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或化疗的OS获益,但对PFS并无相同结论,这可能与当影像学检查规定为每8周1次时,PFS很难被评估相关;此外,影像扫描也无中心审核。
该研究表明:VS-P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PFS及OS情况都较化疗差,因而当考虑厄洛替尼为NSCLC患者二线治疗方案时,如果条件允许,可行VS检测。
新辅助治疗:Ⅱ期研究探讨化疗与厄洛替尼交替应用
EGFR-TKI与化疗交替治疗已被证实可显著改善EGFR突变或未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为了评估厄洛替尼与GP化疗交替新辅助治疗中国ⅢA期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单臂多中心Ⅱ期CTONG1101研究得以开展。研究共纳入40例ⅢA期NSCLC患者,给予2个周期吉西他滨+铂类(顺铂或卡铂)→厄洛替尼治疗,对无进展患者行手术。主要终点为ORR,并进行EGFR突变状态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8例患者达部分缓解(PR),18例达疾病稳定(SD),DCR为92.3%,ORR为46.2%.接受R0、R1、R2切除的患者分别有18例、2例和1例。7例EGFR突变患者及8例野生型患者的ORR分别为85.7%和50%.总体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发生率为69.2%,3——4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2.8%.该研究提示: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铂类交替使用新辅助治疗ⅢA期NSCLC患者有效,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毒性反应可耐受,且对于EGFR突变患者疗效更佳,值得深入研究。
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放疗还是靶向治疗?
放疗是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于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在EGFR-TKI使用前是否有必要进行脑部放疗尚不确定。本届会议上,美国戈伯(Gerber)等报告了一项研究,入组了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分为厄洛替尼治疗组(n=63)、全脑放疗组(WBRT,n=32)、局部脑照射治疗组(PBI,n=15),比较放疗与厄洛替尼治疗的疗效。主要终点为颅内进展(ICP)和OS.患者基线特征基本平衡,但WBRT组患者脑转移灶直径>10 mm者及厄洛替尼组转移灶≤3者显著较多。
结果显示,WBRT组与厄洛替尼组OS无显著差异(35个月对26个月,P=0.62),PBI组OS较长(64个月)。研究中58%的患者发生ICP,中位进展时间为17个月,WBRT组患者至ICP时间显著长于厄洛替尼组(24个月对16个月)。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脑转移灶大小与ICP显著相关。
该研究显示,对于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WBRT治疗较厄洛替尼治疗有更长的颅内病灶控制持续时间,但两组OS相似,提示在上述患者中使用EGFR-TKI推迟放疗是一种合理的策略。
疗效预测:血浆EGFR突变状态值得研究
2013年ASCO年会关于FASTACT-2研究中肿瘤EGFR(tEGFR)及血浆EGFR(pEGFR)突变分析的结果证实,对于pEGFR突变及tEGFR突变患者,吉西他滨+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厄洛替尼组的PFS及ORR显著优于吉西他滨+铂类联合安慰剂组。在此基础上,香港中文大学莫树锦等继续观察了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时pEGFR突变DNA的动态变化,并在基线、第3周期(C3)及疾病进展(PD)时进行血浆样本分析,分析C3突变状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pEGFR与tEGFR一致性较高(88%)。基线、C3及PD时的pEGFR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5%、15%及27%.对于所有患者,基线与C3时pEGFR突变均阳性者的ORR显著低于基线阳性而C3阴性者(33%对66%);C3时pEGFR突变阳性者的PFS(7.2个月对12.0个月)与OS(18.2个月对31.9个月)显著劣于阴性者。对于联合厄洛替尼组患者,基线pEGFR突变阳性而C3突变阴性者与基线、C3均阳性者的ORR无显著差异;但C3时pEGFR突变阳性者的PFS仍显著劣于阴性者(7.8个月对16.6个月),而OS无显著差异。中位pEGFR突变DNA拷贝数显示,两组pEGFR突变DNA拷贝数均在C3时下降,而在PD时升高。尽管如此,接受厄洛替尼治疗患者的pEGFR突变DNA升高程度仍远低于单纯化疗者。
该研究提示,在吉西他滨+铂类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时,基线和C3均pEGFR突变阳性预示PFS和OS较差。对于EGFR突变且接受EGFR-TKI一线治疗的患者,C3 pEGFR突变状态可能是疗效预测因子,这有待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在本届会议上,关于厄洛替尼的研究可谓硕果纷呈。在既往研究证实厄洛替尼二、三线治疗晚期NSCLC有显著疗效的基础上,ENSURE研究为我国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提供了新证据,即厄洛替尼较化疗能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生存益处。CTONG 1101研究则为NSCLC的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公式厄洛替尼与化疗交替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EGFR突变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放疗与厄洛替尼孰优孰劣仍不明确,但美国Gerber等的研究提示,使用EGFR-TKI推迟放疗也是一种合理的策略。在预后预测方面,VS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对厄洛替尼或化疗二线治疗的反应,进而选择不同治疗策略;而对患者病程不同阶段的pEGFR检测,则有助于明确化疗联合厄洛替尼的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