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学资源 >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 医学资源下载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 医学资源下载

2013-07-31 05:01 阅读:1333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爱爱医资源网
[导读]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nuannuan5i 资源分类: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文档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23M 关注入数:458 人次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 医学资源下载
资源作者:nuannuan5i
资源分类:医学 - 基础医学
资源属性:文档
资源售价:0 爱医币
资源大小:0.23M
关注入数:458 人次
评论人数:0 人
下载人数:21人
上传日期:2012-11-20 20:22:02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目的要求]1. 掌握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2. 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3. 掌握心血管活动、动脉血压以及冠脉流量的调节[讲授重点]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2. 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义。 3. 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讲授难点]1. 微循环的调节2. 心血管中枢[教材]生理学(5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北京案例1:某患者60岁,男性,因左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心肌梗塞入院。入院体查:血压105/80mmHg,心律90次/分,中心静脉压4mmHg。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心室纤维颤动,血压迅速降至8mmHg,中心静脉压迅速升至8mmHg。经抢救复苏成功,并康复出院。问题1.为什么心室纤维颤动时动脉压下降,中心静脉压升高到相同数值?2.为什么心室纤维颤动时动脉压下降幅度远大于中心静脉压上升的幅度 案例2:当人体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常会感到头晕、眼花,但很快上述症状会消失,你能从哪些方面考虑?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 图 1: 血管结构示意图 图 2:动静脉血管断面结构模式图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blood flow volume,resistance and blood pressure)1、血流量(Q,blood flow):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Poiseuille's law:Q =K×r4(P1-P2)/L=p r4(P1-P2)/ 8hL 2、血流阻力(R, resistance):血流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血液之间及血液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R= 8hL /p r4举例:血管口径变化引起的血流阻力变化影响血液粘滞度(h)的因素有: (1)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越多, h越大(2) 血流的切率: 牛顿液体(血浆): h不随切率变化 非牛顿液体(全血): hμ1/切率 (3) 血管口径: 口径大时对h无影响.但在口径为0.2~0.3 mm的微动脉内,切率大大增大,h变小。(4) 温度: hμ1/T, 手浸入冰水中,局部血流的粘滞度增加2倍。 3、血压(blood pressure):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侧压强)以大气压为0,用高过大气压的数值来表示。 三、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1、 正常值①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心室收缩射血时,主A内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或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高值。于收缩中期达最高值。正常值 90-140mmHg (12.0-18.66kPa)。②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室舒张时,主A血压所达到的最低值。或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正常:60-90mmHg(8.0-12.0 kPa)。在等容收缩期动脉血压最低。临床诊断高血压的标准:SP3 160 mmHg 或 DP3 90 mmHg③脉搏压(pulse pressure):收缩压-舒张压30-40mmHg(4.0-5.33 kPa) ④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其数值反映了器官的血流供应。计算方法:直接法:等于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的动脉 BP相加的平均值精确计算应积分后平均间接法: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1/3 SP+1/3 DP2、动脉血压形成①血液的充盈量――前提血压的形成,首先是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而血液的充盈程度可用平均充盈压来表示(动物实验,给狗电刺激等)心室射血停止后,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迅速平衡,此时,循环系统各处的血压相等,该血压称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压(m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一般为7mmHg,人的平均充盈压接近于此值。若血量减少或循环系统容量扩大à充盈压下降若血量增加或循环系统容量缩小à充盈压上升。 ②心脏射血――动力心室的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心室收缩所作的功将转变成:动能-推动血流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压强能。③外周阻力血主要产生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多见。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关键在心舒张期的动脉血压是如何维持? 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心室一次收缩向主动脉内射血60-80ml,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壁有较大的可扩张性,心收缩期只有1/3流至外周,其余2/3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à主动脉压升高à后者进一步扩张à即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贮存于弹性扩张的管壁中。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和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贮存的势能转为压强能(维持血压)和动能(推动血流)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博量(stroke volume,SV)每博量↑(即:心缩期射入主A的血量↑)→心缩期中主A和大A内的血量↑→管壁所受的压力↑→压力↑↑,即SP↑。由于BP↑,收缩期大A增加的血液在舒张期内流向外周加速,因而在心舒末期存留于大A内的血量增加不多,故DP增加不明显。可见,每博量↑主要是使收缩压↑(SP)。即SP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博量的大小。 ②心律(heart rate,HR)心律↑→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DP↑↑,随后SP↑,但不如DP↑明显,故脉压↓心律↑→DP↑↑ SP↑→脉压↓心律↓→DP↓↓ SP↑→脉压↑ ③外周阻力(pe**heral resistance,R)外周阻力↑→心舒期内流向外周血↓→心舒末期贮存在大动脉中的血↑→DP↑↑;随后SP↑,但SP增加不如DP明显→脉压↓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临床上一般的高血压,大多由R↑(腹腔脏器和骨骼肌阻力血管口径↓)→一般表现为舒张压升高为主 ④主A和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主A和大A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期贮存势能→舒张期释放,转变为动能和压强能(维持舒张压)。主A和大A弹性↓→DP↓,SP↑→脉压↑↑。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失血时→循环血量↑→充盈压→BP↓休克:毛细血管静脉大量开放→血管系统容量↑→充盈压↓→BP↓四、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return)静脉:血液由动脉流回心脏的通道;同时由于静脉系统容量大、管壁薄、易扩张、也能收缩→起着贮血库的作用。 1.静脉血压(venous pressure)①微静脉内的血压约为15-20mmHg,到达右心房接近于0。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右心房及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外周静脉压(pe**heral venous pressure):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②中心静脉压如果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将回心血量及时排出→心室内压↓,血从右房→右室,心房压↓→CVP↓。反之,静脉回心血量↑↑→回心血↑→CVP↑。CVP反映了心脏射血力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③意义:临床上在重症休克时作为输液的量与速度的观察指标。正常值4-12cmH2O(0.49-1.18kPa)CVP↓→输液量不足CVP↑→输液过快或心力衰竭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μ(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静脉阻力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CVP、静脉阻力的因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⑴体循环量:体循环量↑(如: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体循环量↓:如失血时,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⑵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射血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舒张时心室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反之,心肌收缩力↓①右心衰时,右心房射血↓↓→右房血↑↑(CVP↑)→回心血量↓,血液淤积于大静脉,其典型表现为:颈外静脉怒张、肝脏充血肿大、下肢浮肿。②左心衰时,左心射血↓↓→左房及肺静脉压→→肺淤血、肺水肿⑶体位改变卧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压↑→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可多容纳500ml血→回心血量↓(跨壁压――指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与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 ⑷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或静脉泵)⑸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静脉跨壁压↑→胸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 有利于外周静脉回心血反之,呼气时,胸内负压变小→跨壁压↓→静脉回心血量↓可见,对体循环而言,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对肺循环而言,平静呼吸时:吸气时,肺扩张→肺血管容积↑→贮存较多的血→由肺回流入左心房↓→左室心输出量↓→BP↓。反之,呼气时BP↑。三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一)组成:7个部分、3条通路、2套通路图表 3微循环组成示意图 3条通路:⑴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特点:① 管壁薄(真毛细血管),穿插于细胞间隙。迂回曲折,交错成网。② 管径小,阻力大,血流缓慢。③ 交替开放(20%)功能:物质交换(故又称为营养通道)迂回通道的开闭(true capillary))取决因素:后微A和capi前括约肌的舒张→其后的capi开放后微A和capi前括约肌的收缩→其后的capi关闭图表 4微循环调控这种开放、关闭,5-10次/分。安静时大约总有20%的迂回通路处于开放状态,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 ⑵直接通道(thoroughfare channel)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静脉→微静脉特点: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最后延伸通血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管径较粗、血流较快,经常开放功能:由于直接通路血流较快→①很少进行物质交换。而直接通路血流较快,且经常开放→②使部分血液迅速经微循环回心。 ⑶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微动脉→A-V吻合支→微静脉特点:最短、最直、阻力最小→血流最快,不能进行物质交换。一般情况下,arteriovenous shunt因吻合支管壁平滑肌收缩而关闭,一般不开放。但在体温升高时可开放。arteriovenous shunt在皮肤(特别是手掌、足底、耳廓)多见。功能及意义:调节体温如:环境温度(体温)↑→arteriovenous shunt开放→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有利于散热环境温度(体温)↓→arteriovenous shunt→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有利于保存热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感染性或中毒性休克→A-V吻合支大量开放①皮肤血流增加→皮肤温度↑→暖休克 ②有限的血液流经arteriovenous shunt,物质交换进一步少→加速组织缺氧 (二)、2套闸门图表 5微循环灌流控制示意图小结:微循环: 迂回通路→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直截通路→能使部分血液迅速回流,保证循环血量A-V短路→调节体温 四、组织液的生成(forma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一)、组织液的生成正常成人体重的60%左右是体液,其中3/8处于细胞外。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存留在组织细胞间隙中。而组织液是血浆经capillary滤过而形成的,即组织液的去蛋白血浆。生成机制:滤过与重吸收滤过(filtration)重吸收(absorption)滤过与重吸收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流动的方向。有4个因素:①capillary pressure②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③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④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即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capillary pres
立即下载: 【DOC】血液循环(下)与血管生理 - 医学资源下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