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重磅!这位知名医生,担任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重磅!这位知名医生,担任上海市卫健委主任

2022-10-31 17:22 阅读:4724 来源:健康界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靴子终于落地!
靴子终于落地。

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闻大翔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免去邬惊雷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

此前,9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闻大翔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任命闻大翔为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免去邬惊雷的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职务。任命徐徕为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免去闻大翔的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

至此,邬惊雷卸任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职务,并全部由闻大翔接任。

闻大翔,1969年3月生,籍贯江苏高邮,2005年7月入党。研究生学历,麻醉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任职仁济医院副院长期间,闻大翔曾大力推广日间手术,使得仁济医院日间手术的标杆地位得以树立。

2016年,闻大翔在健康界举办的「大师面对面,大型医院成本控制及财务管理」主题讨论上发言称,医院绩效分配制度重点向高新技术、疑难病种等倾斜,特别注重体现治病的病种难易度和技术难易度。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7月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时任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曾表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医学科技领先、高端医疗服务业发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的亚洲医学中心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邬惊雷现年60岁,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前他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和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职务,既熟谙管理,又擅长医疗业务。

自2016年2月起担任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以来,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到稳妥推进各项医改措施,邬惊雷带领大家砥砺前行,为上海的卫健事业结出别样硕果。他的一些主张闻名全国。

小编注意到,上海疫情暴发以来,邬惊雷因经常出现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而为人所熟知,并给公众留下了温文尔雅的印象。

当时,他关于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几次发言,感动了无数人。在上海那段无比艰难的日子里,屏幕前给人儒雅、温和、专业的直观感受的他,成为许多民众心中的定海神针。

民众心中的定海神针

今年3月,上海迎来了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一波本土疫情。但上海没有藏着掖着,甚至把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开成了悬念迭起的“电视连续剧”,始终让老百姓每天得知最新情况,让权威信息跑赢了谣言和恐慌。

由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天天出席,有民众戏称发布会为《惊雷故事会》。后来因为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随机出现的区领导或委办局负责人,呈现出“铁打的邬主任,流水的嘉宾”的局面,有民众给发布会起了个新名字,曰《惊雷和他的朋友们》,英语片名叫作「The Thunder and His Friends」。

小编注意到,上海民众将邬惊雷和张文宏,并称为“文邬双全”组合。

还有不少视频拿他的头像善意恶搞,拿他疫情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说“看把我们惊雷给瘦的”。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说明很多上海市民把邬惊雷当作“我们”的一份子。这对一位官居直辖市卫健委主任的人来说,无疑是很高的认可。

2022年3月16日下午,邬惊雷出席上海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时,在会上就健康云系统一时打不开或出现延时等问题,向市民致歉,并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

据健康界梳理,对于邬惊雷的诚恳解释,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理解配合”。

还有一个高赞评论曾表示:看到邬主任回来我就放心了,一如既往相信上海,加油!

然而,在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下,邬惊雷病倒了。

据媒体报道,4月19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入院,后被诊断为血管性头痛。

据就诊记录单显示,邬惊雷主述是“头部胀痛1天”,现病史提及“近几月睡眠明显减少(每日2-3小时)”“近期右手写字不灵活”“近几日双侧小腿频繁抽筋”“近1月体重下降明显”等,既往史提及2013年起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

由此可见,邬惊雷那些天是在焦虑、失眠和压力下度过的。

任职六年邬惊雷的一些主张闻名全国

邬惊雷重任在肩,带领团队不断深入理解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健康上海图景。

拥有妇儿三甲医院管理经验的邬惊雷,于2016年2月出任上海市卫计委主任,彼时我国刚开始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新政实施之后,让上海市的医疗卫生系统承接住猛增的妇儿医疗需求服务,成为邬惊雷上任之后的首要任务。

任职期间,他的不少主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邬惊雷曾在接受健康界专访时,就医院优势学科的定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学术成果能否被业内公认,有没有医疗领先国家的医生来此进修,有没有外国患者转诊至此,我认为这是最直观的指标。”

上海家庭医生制度闻名全国。邬惊雷强调,家庭医生不能仅仅承担看病的职责,还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健康守门人的另一重身份是费用守门人。邬惊雷认为,针对广受诟病的过度诊疗问题,通过家庭医生为医保部门提供协助工作,例如与上级医院共同探讨核定费用等,能够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

自201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两年举办“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上海累计16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量的67%,位列全国首位。这是分级诊疗的阶段性成果,同样与邬惊雷的大力推动基础卫生服务密不可分。

在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成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的背景下,邬惊雷的担子越来越重。2018年7月24日,千呼万唤的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出炉。上海瞄准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健康民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文件对上海提出3个阶段的目标:

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6%左右,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

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成为城市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

到2035年,建成与卓越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业发展体系,健康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尽管产业背后往往跟“钱”紧密相连,但邬惊雷曾在接受健康界专访时更愿意用“财富”来描述健康产业。他说,健康产业除了自身创造经济效益,还带动科技创新、旅游创新等,撬动社会多个方面发展,这之于个人和社会都是用“钱”不能全面概括的“富”。

闻大翔曾用日间手术,撬动诊疗模式变革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得意见》,其中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的“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健康界注意到,闻大翔在2016年受访时就表示,医院发展不能继续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通过改变诊疗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他精准前瞻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关键词。

日间手术就是一种诊疗模式的改变。

闻大翔和日间手术的渊源,始于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一批管理者到澳大利亚的一次培训。在澳大利亚两个月的学习、考察期间,澳大利亚医院高效的日间手术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006年起,仁济医院开始试点。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后,2015年,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占全年住院手术比例已经达到34.1%。虽然低于欧美国家(超过50%),但远高于当时上海地区平均水平(12.25%),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日间手术这一诊疗模式的转变,极大地释放了仁济医院的潜力。2016年,闻大翔在健康界举办的“大师面对面,大型医院成本控制及财务管理”主题讨论上发言称,2015年仁济医院收入36.7亿,在上海全市排在第三位。1400张编制床位,出院人次共计10.8万,手术操作例数9.26万,出院和手术人次都是在上海所有的三级医院中排在第一位。

那个时候,闻大翔就已经认清了一个趋势——未来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不能再依靠药品和医用耗材增加医院的收入了

“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合理控制住药品和耗材的费用。医院不要靠这个挣钱,而且现在也挣不到钱。”闻大翔曾说。

在上述健康界举办的会议上他曾分享这么一组数据:2015年,仁济医院的药占比降到了36.19%,在上海所有的三甲医院中属于占比最低的——此后,2017年2月,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现药品零加成,此后,公立医院药占比普遍降低。

“仁济医院如果未来想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标杆医院,我们一定要对收治病人的病种和手术的病例要进行聚焦和优化,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医院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而不是和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去抢生意。”闻大翔坦言,这也是基于仁济医院的现实考量。

作为院长、学科带头人一定要学会思考和改变。改变什么?理念和诊疗模式。

可见,闻大翔在担任医院管理者时候的发展思路,无不契合了对未来发展趋势预判的远见。

担任副院长期间,致力于建设「有头脑的医院」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闻大翔,在参加工作的头11年里,共施行各类手术麻醉5000余例,并参加院内各科室危重病人抢救、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心肺脑复苏及疼痛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此后,他先后承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生、英文班以及7年制硕士生的大课讲学任务。

他的科研工作主要致力于麻醉药理特别是肌松药的药理学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50余万元,2002到2003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日。

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历,使得闻大翔对于医院医生的医教研问题,态度鲜明。

他一向主张,大型教学医院医、教、研三者不可偏废,而具备科研素养,可以让临床医生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和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临床技能。

"临床和科研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浑身一体,不可分割。"闻大翔曾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媒体中心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医学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一个临床医生,必须要具备胆识和勇气,还要有目标和追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闻大翔认为,就目前国内医院的运营模式来讲,知识、技术、智力以及管理均是重要的竞争砝码。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每家医院都有其独特的医院文化,科研文化作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建设和质量的标志,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不断延伸和充实着医院文化的内涵。

要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将医、教、研相结合,医是应用知识,教是传授知识,研是创造知识,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联动发展,不可偏废。只有将三者有效结合,均衡发展,才能成为一个有“头脑的医院”。

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中,亦要加强合作意识,要学会“借力”,要领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以疾病为纽带的跨学科或多学科合作模式是现今和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保证。只有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才能在明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曾经是闻大翔对自己供职的仁济医院的深切期许,如今,将是对上海所有医院的殷切嘱托。

接力棒已经交接到了闻大翔手中,他将继续带领上海卫生健康领域全体工作者开创怎样的新局面,让人期待。

在此,也向邬惊雷道一声:您辛苦了!


来 源 | 健康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爱医已获授权转载此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