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家县医院迎来巨变!
2022-10-31 08:47
阅读:1940
来源:见文末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全国医改下一步,指明方向!
全国医改下一步,指明方向!
文章表示:从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到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再到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出现在报告中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革举措覆盖医疗卫生各方面顶层设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它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医疗支出和健康服务密切相关,其核心还是要让所有民众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去年年底,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经过八轮砍价,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靶向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一针70万元降价到3.3万元,让人印象深刻。民众对中国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灵魂砍价”的赞许,背后是对医疗改革的呼唤。但民众对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还有更高期待。“要增强民众医疗获得感,除了大家看到的‘灵魂砍价’,更多的是要普惠,比如让高血压等慢病在社区就得到控制,在农村也能建立起脑卒中等突发疾病的应急响应网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表示,现在医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健康服务体系改革的下一步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保障水平,这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可以看到,“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也被写入报告中。这些改革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要蹄疾步稳推进。不过这也更加说明了,基层医疗改革依旧是下一步的核心重点之一,从“保基本”到全面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一场新的变革已然开启。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在医疗卫生体系方面,意见指出了五大重点发展方向。推进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提标改造,提高传染病检测诊治和重症监护救治能力,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县级急救中心。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配齐疾病监测预警、实验室检测、现场处置等设备。支持县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县完善县级医院,推动达到三级医院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三甲医院对薄弱县级医院的帮扶机制。近年来,由于分级诊疗、县级医共体等政策的推动,县域医院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级医院有1.68万所,这个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医院总量的47%。可以说,县级医院已占据我国医疗资源的半壁江山。但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凸显,因此县级医院建设必将成为国家主要提升的关键领域。此前,国家卫健委、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4月份,国家卫健委公布了首批纳入“千县工程”的1233家县医院名单,明确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等多次提及推动县医院“升级”,多方政策交相呼应,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必将迎来一场蝶变。与此同时,上个月,国家还出台1.7万亿中央贴息贷款,其中2000亿流入医疗设备更新。政策下达后,不少省份提出,将以县级医院为重点,贷款资金将主要被用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原则上可按一个县级医院1亿元的规模考虑。近期,业内还流出一份文件,文件指出央行对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重点审核条件,包括优先审核和支持符合采购国产自主品牌设备。毫无疑问,基层医疗机构“升级”叠加贴息贷款,将持续利好所有医疗器械企业,尤其是国产品牌。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