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肿瘤治疗黑幕”调查结果:陆巍被处理!

“肿瘤治疗黑幕”调查结果:陆巍被处理!

2021-05-31 08:19 阅读:12993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孰是孰非,真假难辨,只希望患者,治病所遇皆良医,所托终不负!
孰是孰非,真假难辨,只希望患者,治病所遇皆良医,所托终不负!
 
事件始末
2021年4月2日,医圈一名名叫张煜的医生一条,指责同行陆巍医生在给癌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蓄意诱骗”,明显缩短患者存活期,让患者人财两失,的实名动态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张煜、陆巍这两个名字被大众熟知。
 

图源:知乎截图
 
2021年4月18日,张煜医生再次发动态,就陆医生的这种行为,揭露业内“肿瘤治疗黑幕”,称“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那么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的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图源:知乎截图
 
张煜医生时隔两周的连续指控,在业内和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巨震,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
 
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关注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截图
 
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将“癌症治疗黑幕”的初步调查结果公布:治疗基本符合规范!
 
随后,有媒体想采访张煜医生时,发现他已经停诊2周,具体什么时候恢复就诊,并没有明确的时间。
 
关于国家卫健委的初步调查公布,张煜医生并不认可。
 

图源:中国网
 
5月5日,五一长假最后一天,张医生发文明确自己的态度,公开发布“挑战书”,希望国家卫健委给机会,就陆巍医生事件公开辩论,以自己最珍贵的行医执照为注,若辩论输了,卫健委吊销他的行医执照,若赢了,请求更换专家组,公开调查流程。
 
5月8日,张煜医生动态中的另一名主人公,癌症患者马进仓的女儿马荣,抵达上海封存马进仓的病例,并针对NK治疗一事报警和信访,请求相关部门尽快展开调查。
 
5月9日,张煜再次发文怒称,很多医生够厚脸皮,一边号称指南落后,一边用着早就被指南证实低效并淘汰的药物和方案治疗患者,为的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欺负的就是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别的行业利用信息差赚钱没什么问题,医学行业用这种信息差赚钱叫做道德沦丧。
 
“肿瘤治疗黑幕”并未随着国家卫健委的初步调查结果而偃旗息鼓,将事件再次推向白热化,各界五花八门的评论让人眼花缭乱,但在这些评论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陆巍医生推荐的超适应症诊疗中有没有利益输送。
 
全民都在等着上海卫健委最终的调查,“超适应症治疗有没有利益链输送”这是整件事争论的核心,也是必须给出回复的关键问题。
 
三方处罚已出,违规行为实锤
5月24日,上海市卫健委公开了对陆巍医生的行政处罚,但处罚事由是“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
 
处罚决定显示,陆巍违反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以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上海市卫健委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项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项,对其处以暂停执业6个月与警告处罚,罚款人民币3万元整。
 

图源:上海卫健委官网截图
 
5月20日,提供药物的上海嘉慷生物工程公司因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被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罚款15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5万元。
 

图源:上海长宁区**官网
 
5月25日,陆巍执业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不健全,被上海卫健委予“警告,罚款4万元”的处理。
 
“肿瘤治疗黑幕”上海卫健委的调查已经公布,对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没提供明确的答案,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但不得不说上海卫健委的这个调查结果公布是慎之又慎的。“是否有利益链输出”这应该是由纪委公布的答案,相信我们总能等到。
 
今后的医患关系将何去何从?
这件事发酵至今,网友希望得到最终答案的公布,而很多业内人士则担心,有了这么一出,今后的医患关系是否更加难以维系,患者不相信医生,今后癌症患者将何去何从?
 
我们都知道,医学是一门充满不确定性的学科,行医越久,对这个不确定性感触越深。要想让患者接受,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患者信任医生。
 


在此,“爱爱医”真的希望媒体不要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激化医患矛盾,达到获取流量的目的。而是应该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医学科普,争取最大程度上减少医患之间的认知差。
 
作为相关部门,当遇到问题,面对舆情争论之时,不要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医生,我们都清楚医患知识和认知不对等,在这种现实之下,应尽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建立并维护医患群体间最珍贵的信任。
 
患者信任,就是*医患矛盾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