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伯特综合征是颅面部及手足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ICD-10-Q),由于位于第10号染色体上(10q25-q26)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多数爱伯特综合征患者无家族史,而为新发突变所致,但致病基因可以遗传。爱伯特综合征患病率约二十万分之一。
爱爱医配图:一位爱伯特氏综合征患者的颅面部畸形
(本文图片选自: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pert1.jpg)
一、爱伯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爱伯特综合征的特征为并指(趾),其拇指(趾)较宽大,手指的指节间关节也紧连,但掌-指关节则正常;宽头、凸眼;鼻子较短小且额鼻交界处较凹陷;脸部的凹陷使鼻喉空间减少,鼻呼吸道因而阻塞,导致患者常用口来呼吸,如此又加大口部附近的畸形。 由于患者的大脑胼胝体与大脑皮质边缘叶部位畸形,所以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但仍有患者智力正常。
二、爱伯特综合征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以进行临床诊断。
三、爱伯特综合征的治疗
爱伯特综合征患儿如果早期接受治疗,将可在出生后三个月到两岁间进行颅缝愈合的切开、眼眶上缘及额骨的前移。但若突眼严重,则可考虑做颅颜整片前移。因颅缝早期闭合限制头骨生长,促使脑压提高,早期进行颅切开手术对减低脑部压力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