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月30日发布的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5万余例,报告数量有所提高;药品安全风险仍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中老年患者比例高。
报告显示,化学药品中抗感染类药品在总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均排首位,分别占化学药病例/严重病例报告的51.2%和44.9%,其中,严重报告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的主要风险,201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参麦注射剂。
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45岁~64岁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26万余例,占31.0%;65岁及其以上的12万余例,占14.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中,45岁~64岁的1万余例,占34.4%;65岁以上的6000余例,占20.8%。从总体病例报告的年龄分布看,45岁~64岁患者严重不良反应比例高,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明显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晓曦说,老年人各个组织器官由于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出现衰老表现,尤其是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所以代谢较慢,加之老年人合并用药现象普遍,故用药后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她建议,对老年人用药不能完全按照年龄和体重,应根据其生理、生化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给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