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生从医近7年,遇到的各种奇葩病人不计其数,今天就来说一说,首先声明没有诋毁病患的意思,只是想就这几类病人的特点来谈下自身感悟。奇葩病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看看你遇到过几种?
1.不作死就不会死型
经常有那种不遵医嘱,no do no die型的我行我素之人,最近一次遇到的是一位长相憨态可掬的阿姨,要做中耳炎手术,有20多年糖尿病,住院调血糖调的异常艰辛,每天都嘱咐她按时打胰岛素,少吃主食多运动,争取早日手术,结果就在血糖稳定、决定手术的那天,一上手术台,测即刻血糖,18mmol/L,惊呆了有木有,要知道这是禁食水超过8小时了啊,空腹啊!不出意外的被麻醉师停手术了,下来阿姨说手术室血糖仪有问题……我突然想起昨天夜里值班好像听到有人在走廊里找外卖单子,问阿姨:不会是您吧?再三追问下,阿姨支支吾吾的说:我昨天晚上实在是馋了,吃了个酱爆鸡丁盖饭,还吃了个香蕉!都是糖啊有木有!不带这种时候犯吃货本性的……就这样又拖了两天终于才做的手术。
结论一:大夫的所有叮嘱,无一不是为了患者好,请千万遵守,不要自找苦吃。
2.自诩通晓百病型
我觉得当大夫的都特别受不了自己的病人一会儿一个专业术语的挑战智商,我是在给你看病不是在考专业课好不啦,因为大多数非医学专业人员对许多医学知识的了解都非常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却往往根深蒂固,这就增加了我们沟通的障碍。曾管过一个眩晕患者,一会儿迸出个“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一会儿迸出个“腿软是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让你哭笑不得,对这样的患者,说话必须严谨,因为很可能你的一个不严谨或是一句玩笑话,就会让他百度个半天然后找你理论。
结论二:请充分信任自己的医生,不要挑战他的权威。医生也请在任何时候都专业、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
3.充耳不闻型
经常会遇到那种对医生的话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患者,比如术前谈话时恨不得把疾病发病机制、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等各种细节从前到后吧啦吧啦全说一遍,最后让患者或家属签字,结果患者来一句,大夫,那手术有啥风险么?怎么个过程啊?我这病到底怎么得的啊?瞬间让你觉得我刚才说话没发出声音?还是我刚才是自己在yy?时光倒流吧,收回我的口水,下回让你先发问……
结论三:沟通时机很关键,先保证患者的心思在自己这,再开始滔滔不绝。
4.喋喋不休型
有的患者,从接诊开始就以一种要跟你唠嗑的姿态,做出一副准备畅谈的架势,恨不得把发病时间段内所有的鸡毛蒜皮都讲一遍,根本不理会你的问诊,或者直接答非所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好久了”,“好久是多久”,“有几年了”,“几年?”“也说不好几年”“……”,当你耐着性子问完病史,感觉像过了一生那么长,冷不丁又被“大夫您真有耐心,服务态度真好”噎得胸中数十万只羊驼呼啸而过,但还是要面带微笑的叙述诊疗计划,心中咆哮着我们不是服务行业,不是服务行业,不是服务行业,我们是技术岗,技术岗,技术岗,重要事情说三遍!
结论四:请在与大夫交流时抓重点,方便其采集病史了解病情。而对大夫来说,有时候耐心尤其不可或缺。
5.讳莫如深型
书写大病历时,经常会遇到隐瞒病史(尤其是传染病),或是对家族史、婚育史、个人史的各种问题感到不耐烦的病人,难道传染病免疫结果出来我们看不到?难道您认为我们闲的没事干问您抽烟不?喝酒不?父母因何去世的?管过一个患者,从住院开始话就很少,问“多大岁数结婚的?几个孩子?末次月经啥时候来的?”“这也要问?这有关系么?”“……”手术当天,此病人失联了……对的,您没看错,失联了。打电话没有找到人,只好停手术。后来病人中午来了医院,说因为晚上睡不好觉就回家了,然后起晚了……晚了……了……尊重一下大夫好不啦?回家您倒是跟护士或值班医生说一下啊,当时真是醉的透透的,在麻醉科传为了美谈,称为我院史上头一位手术当天失联的病人。
结论五:医生所问的,都没有废话,在医生面前,患者不会有秘密,请相信并尊重自己的医生。
6.智商跑偏型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患者和家属一进医院,仿佛智商就开始降低,平时很易懂的事情往往要说很多遍才能让他们领悟,平时地图都会看的人结果在医院连斗大的汉字和箭头都不认识。作为每天坐在一线办公室干活的小大夫,鄙人每天要被问路不下20次,比如,我们办公室在二层,门诊在同一层,“大夫,我想看病”,“看病去门诊”,“门诊在哪”,“出门直走右转走到头”,“哦,在一层啊”,“……”.为什么我不记得我说下楼?我说下楼了?后来学聪明了,在门上挂了个牌儿,结果就好多人看了牌子后直接进了隔壁检查室……感觉心好累……
结论六:人在陌生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紧张畏难情绪,作为已经对医院环境无比熟悉的医生,多点包容,多点体谅吧。
总之,在小医生的行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这不仅是增长医学经验的过程,更是学会如何更好的与病人交流,共同战胜疾病的过程,提高智商,又磨炼情商,可以遇见形形**的人,每天体会各种不同的情绪,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喜爱这份职业的原因,我们一直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