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2015长城会:弥合预防与医疗裂痕应对心血管病挑战

2015长城会:弥合预防与医疗裂痕应对心血管病挑战

2015-10-31 19:27 阅读:890 来源:健康界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2015年10月30日,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亚太心脏大会和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设有13个会议领域,550多个会节,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个国内外知名学

    2015年10月30日,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亚太心脏大会和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设有13个会议领域,550多个会节,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个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的专家学者约15000人参加此次盛会。

 



    马长生在开幕式上进行全英文演讲

    预防与医疗的裂痕亟待弥补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弥合裂痕,应对挑战”,大会主席、中国心脏联盟联合主席马长生教授在开幕典礼的致辞中解释了该主题的含义。他说,以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病危机正在全球蔓延,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心血管疾病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医院医疗两大体系的裂痕日益加深,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大量研究成果和技术等并未临床上获得广泛推广,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心血管病预防弱、临床强,整个心血管领域的从业者广泛参与到预防事业中来的意识和行为力度还不够,理念也不够,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裂痕;从最新指南、进展到临床实践的裂痕、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转变的裂痕,也都亟待弥合。

    马长生认为,如果心血管病医护人员及大众都能树立预防为重的理念,能够做到“心血管病预防人人有责”,整个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行动纲领和策略上,也要逐步把预防做强。如北京市今年***的“最强禁烟令”,就是弥合裂痕最强有力的行动,也是多年来学术界、**,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昨晚9点,我还在奥林匹克公园看到大批群众在路程达10公里的步道上参与锻炼。”马长生认为,这也是社会大众健康意识提升的体现。

    作为大会主席,马长生指出,长城会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先锋,倡导联合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弥合裂痕,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中国心脏联盟将继续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宗旨,逐步建成权威并广泛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和临床支持平台,全面提高医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公众心血管健康知识水平,推动我国医疗模式的改变,力争10年内使我国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量下降70%.

    弥合裂痕首先要发动医生参与

    长城会创始人、名誉主席胡大一教授指出,弥合预防与医疗的裂痕,意味着需要颠覆传统医学的目的、模式,和整个服务体系,必须先要发动医生参与进来。

    首先,医生要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医生猝死频发,医生吸烟问题严重,男医生吸烟率达50%,是全世界医生吸烟率最高的群体。医生要从自身做起,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管理好自己才能指导患者。

    其次,医生要学会使用更好的治疗方式来干预患者。不能只会用生物、化学知识来治疗疾病,而要用营养、运动、心理、康复多重思路来进行干预,做好慢病管理和随访,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更有利于医生自身的成长提高。

    在长城会开幕典礼上,还举行了控烟宣言启动仪式,几天前刚刚当选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的胡大一教授与许桂华教授共同主持控烟宣言启动仪式。一把象征控烟的巨锁锁上“烟盒”后,胡大一教授一声铿锵有力的“全场心血管医生起立”,开始带领全部与会者宣读控烟宣言。
 


    胡大一与许桂华共同主持控烟宣言启动仪式

    借助互联网力量正当其时

    不断探索新模式就是未来的主导模式,转变越快越好。马长生指出,互联网是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的方式和渠道。互联网是一个载体,接受互联网本身就需要理念的转变,而从传统服务模式转向互联网服务模式更是跨越式的理念转变。

    今年长城会上,互联网医疗的话题将真正“落地”,专题讨论会除医生参与外,还要请了许多企业代表和互联网专业人士参加。马长生认为,现在是建立互联网心血管服务平台的难得时机。

    他理想中的“服务平台”,应该是学术专家、学会、互联网、医疗机构相互依存,不断向外辐射服务。

    他指出,万事开头难,如何处理好学会、专家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关系,保持学会的公益性和***性,是未来将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