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荥镇卫生院,映入眼帘的是门诊部上方一个红底白字的大条幅“郑州市中医院与我院联合开展‘冬病夏治’膏药贴敷”。
来到门诊3楼,整层都是中式装修,萦绕着浓郁的中草药芳香,郑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苗志国正从诊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刘大爷的CT结果,刘大爷被确诊为脑梗塞。
刘大爷早上吃饭时突然头晕,筷子都掉地上了,量了几次血压也都正常,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的第五次了。因为手头农活多就迟迟没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几日前听说郑州市中医院赠送给古荥镇卫生院一台价值几百万元的CT,他就来检查一下,不离开家就能做CT,还有三甲医院的大夫给诊断,这可就省事儿多了。
古荥镇卫生院与市级三甲医院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这是为何?
借势农合政策 凝心聚力谋求发展
竹保国,2009年到古荥镇卫生院任代理院长,当时的古荥镇卫生院可以用“房屋陈旧、设备落后、人心涣散”这三组词汇形容。
古荥镇卫生院在竹保国等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对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梳理。根据新农合政策规定,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补比例高,这对群众来讲吸引力较大,保证了来卫生院看病患者的数量,是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好机遇。
“人心齐、泰山移”。首先,他们把改变古荥镇卫生院状况的切入点放在了“人心涣散”这一问题上。
建立院内会诊制度,增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了解,重建彼此间的理解和尊重;发动全体职工利用下班时间共同修建卫生院,增强员工责任感、归属感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提振员工靠自己发展卫生院的信心。
“打铁仍需自身硬”。其次,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发展的主题和核心,对此竹保国也是成竹在胸。
借力三甲医院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
“郑州市中医院一直以来无私的帮扶,让我们在发展中平添了几分底气。”竹保国向记者介绍。
古荥镇卫生院上级对口支援单位是郑州市中医院。据了解,2009年因乡镇规划停业半年的古荥镇卫生院开诊,自那时起,郑州市中医院就委派专家到古荥镇卫生院坐诊,业务帮扶涵盖古荥镇卫生院全部业务科室。目前,古荥镇卫生院在外科、内科、妇产科、中医科等方面日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开展了骨外、普外、泌尿专科、妇科、产科、心脑血管专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内科慢性病常见病治疗等临床业务。
尤其是2013年9月,古荥镇卫生院加入郑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以后,与郑州市中医院共建中医科,并很快成为古荥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目前,古荥镇卫生院每月中药处方达1000张、每月中医理疗处方达2000张,在整个惠济区拔得头筹。
此外,古荥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到郑州市中医院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早就形成了一种常态,与郑州市中医院专家间也早就实现了无障碍交流。古荥镇卫生院的医生遇到临床上的难题,能电话解决的就电话解决,疑难病例需要会诊的,一个电话郑州市中医院的专家就来了,危重患者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到郑州市中医院治疗。
2014年,古荥镇卫生院总门诊92555人次,中医门诊21650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4.1%;总处方102568人次,中医处方36454人次,占处方总数的35.5%。
古荥镇卫生院的发展是医改政策不断深入的必然,三甲医院的鼎力帮抚加快了其发展的步法,而古荥镇卫生院能够在发展中借势借力,做到在变化中顺势而为,是其胜利突围的关键。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