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名方——黄芪桂枝青藤汤

名方——黄芪桂枝青藤汤

2011-10-31 13:15 阅读:317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 责任编辑:刘坤
[导读] 组成 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 功能 益气养血,通阳蠲痹。 主治 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疼痛加重
中药

    组成  黄芪90~120克,桂枝15~30克,白芍30~60克,青风藤30~45克,鸡血藤15~30克,炙甘草6~9克,生姜5片,大枣5~10枚。

    功能  益气养血,通阳蠲痹。

    主治  适用于风寒湿痹阻,气血亏虚之虚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或麻木,每遇劳累、气候寒冷、潮湿疼痛加重,肌肉瘦削或虚肿,面色苍白,自汗,畏风,神疲乏。舌质淡胖,脉细无力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服。

    方解  本方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桂枝辛散温通助卫阳,通经络散风寒;白芍味酸补血敛营,柔筋止痛;青风藤祛风除湿。三药助黄芪扶正,调营卫,驱邪止痛,共为辅药。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止痛,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且制芪、芍之滞;姜、枣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上药相伍,共奏益气养血,通阳蠲痹之功。

    加减  风邪偏盛,呈游走性疼痛者,加海风藤20~30克;湿邪偏盛,肢体沉困,下肢为甚者,白芍用量不宜超过30克,去甘草,加萆薢15~30克,茯苓15~30克;寒邪偏盛,冷痛,局部欠温,遇寒加重,得温舒者,重用桂枝,加川乌、草乌各9克,或加细辛3~6克;痹久兼痰浊内阻,关节肿大,局部有结节或畸形,色淡暗者,加胆南星9~20克,僵蚕9~12克;兼瘀血肢体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重用鸡血藤,加山甲珠9~12克,赤芍12~20克,丹参30克;气虚甚而乏力少气,倦怠者,重用黄芪90~120克,加党参15~20克;伴畏风自汗者,去生姜,减青风藤、桂枝量,加防风8~9克,白术9~15克,或加五味子10克,牡蛎20~30克;脾虚腹满,食少便溏者,加白术30~60克,薏苡仁30克,焦三仙各9~12克;肾虚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30~45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上肢疼痛明显者,加姜黄15克,羌活15克;项颈部疼痛者,加葛根20~30克;下肢痛甚者,加川牛膝15~20克,木瓜20克。

    临床应用  据临床观察,黄芪用30克左右疗效多不明显,用至90~120克效果显著。曾在辨证无误情况下,有患者用2~3剂,出现头胀痛、目赤,或身痛加重、腹泻,一般6剂药,或配佐药、减量续服,胀痛、目赤可逐渐消失,故本方药用量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疗效显著。本方实证、热证、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禁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