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一种新的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通路:把颌骨上方,颧骨下方的臼齿自然孔作为手术切入口。
一篇详细的研究报告发表在2011年10月份的《The Laryngoscope》杂志上。报告称在7个已经执行该手术通路的病例中,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因为手术开口在口腔内,在脸颊上没有留下明显疤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及耳鼻喉科的助理教授Kofi Boahene, M.D说,对于一个患有颅底脑肿瘤的20岁的女病人来说,这种手术通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传统的颅底肿瘤切除术要从患者面部打开手术切口,患者可能因此而毁容。此外,传统的手术法还有可能会损害面部神经,导致面神经麻痹,需要数日的住院治疗才能恢复。Boahene称他盯着办公室里的头骨模型的时候,想着他的下一个要进行传统手术的颅底肿瘤病人。“我看到了颅骨上的天然”窗口“,它就在下颌骨与上颧骨之间,我当时就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手术通路。”Boahene说。
Boahene和他的同事们在用传统手术法进行手术的同时开始对他们去年的病人尝试采用新的手术通路进行颅底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从预计的6小时缩短到了2小时,而且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回到学校上学,并且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她做过手术。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Boahene和他的同事们迄今为止采用新手术方法治疗的七个病例中的三个患者的手术过程。除了病人获益外,Boahene和他的同事们指出,新的手术通路操作起来复杂程度要低,并可实现颅底区的可视化,同时由于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还有可能为病人节省了费用。
Boahene指出新的手术通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对于那些颅底肿瘤巨大或者肿瘤被血管环绕的患者来说,传统的颅底手术还是最好的选择。
Boahene和他的同事们计划将来采用机器人来进行新手术通路的颅底肿瘤切除术,以便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好的可视化效果,并进一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