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室性早搏 ≤ 100 次/24 小时,或 5 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
室性早博以 Lown法分级,3 级及3 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3 个以上,持续时间 <30 s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时间≥ 30s )均有病理意义;
动态心电图图谱01
动态心电图图谱02
动态心电图图谱03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推才能判定治疗有效:
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15 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 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 ≤40 bpm,持续 1 min;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窦性停搏 >3 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 >2 s。
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动态心电图图谱04
动态心电图图谱05
近期,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事宜的科学声明,...[详细]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