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三步法可识别2/3的死产病因

三步法可识别2/3的死产病因

2013-07-30 14:01 阅读:867 来源:爱思唯尔 作者:网* 责任编辑:网络
[导读] 在加州大学主办的产前与产时管理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有2/3的死产可通过检查胎盘组织学、进行尸检以及染色体组型检测查出病因。

    在加州大学主办的产前与产时管理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有2/3的死产可通过检查胎盘组织学、进行尸检以及染色体组型检测查出病因。

    斯坦福大学的Yair J. Blumenfeld医生指出,该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下医嘱查找死产病因时或许应该采取错开法控制成本:如果尸检显示有潜在的结构异常,或是存在异常的染色体组型,医生很可能就不应该做2,000美元的血栓形成倾向和抗心磷脂抗体检查。

    现在一般将死产比例上升归因于母体、胎儿或胎盘的原因,从而降低了被归类为"特发性"或不明原因的死产的比例。大多数死产为特发性这一理念目前有些过时了。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创建了死产联合研究网,制定了一个确定死产病因的新系统,并于2006~2008年间通过一项多中心、群体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其进行了检验。根据一项完整评估结果,将死产的潜在病因分为可能或很可能,评估项目包括尸检、胎盘病理学、病历、母亲访谈、染色体组型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研究者发现,在来自500名妇女的512次死产中,很可能的病因占61%,可能或很可能的病因占76%.在31%的死产中发现≥1种可能或很可能的病因,提示在死产病因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尽管部分死产病因存在明显种族差异,但产前死产的第一大病因是产科并发症,占29%,其次是胎盘病理学,占23%.白人妇女或西班牙裔妇女中由产科并发症导致死产的几率(分别为22%和25%)低于黑人妇女(44%)或其他种族妇女(41%)。白人(7%)或西班牙裔(8%)因感染而死产的几率也低于黑人(25%)或其他种族(22%)。但西班牙裔和白人因脐带并发症导致死产的比例(均为13%)高于黑人(4%)或其他种族(5%)。

    在死产的指定临床检查中, 胎盘组织学检查查出了52%的死产病因,尸检查出了31%的病因,染色体组型检测查出了9%的病因。8项其他筛查分别发现了0.4%~0.8%的病因,其中包括抗体筛查、毒理学检查或血糖检测;梅毒、细小病毒、狼疮抗凝物或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或胎儿母体出血中胎儿血液的检查。

    目前在寻找死产病因方面,围绕着以下多个主题存在争议:染色体微阵列是否比染色体组型检测更好?是否应该下医嘱进行血栓形成倾向及抗心磷脂抗体筛查?如果家长拒绝尸检该怎么办?

    在一项纳入532例死产的研究中,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往往比染色体组型检测更容易得出结果(分别占病例的87% vs. 71%),并且更容易检测出非整倍性或拷贝数变异(分别占病例的8.8% vs. 6.5%)。但这种差异是否值得付出大概2,000美元做微阵列检测,这仍有待于观察。

    在确定发生死产时是否应该做血栓形成倾向及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美国妇产医师协会的实践公告栏往往满篇都是这方面的内容,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非常大的争议。使用尸检、染色体组型检测以及胎盘组织学检测帮助确定是否应该进行其他检测,以及是否应该与患者探讨血栓形成倾向家族史、胎盘的大体形态和其他能指导决策制定的因素,很可能是明智的做法。

    此外,根据一项对460位家长、354名产科医生、21名围产期病理学家以及2,256名助产士的研究,医护人员对家长的告知方式可影响22%的家长接受或拒绝对其死产婴儿进行尸检的决定。总体来说,62%的家长同意进行尸检。对96位母亲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提示,拒绝尸检的家长仍有可能同意做"胎儿虚拟尸检"--对死产婴儿进行的一种体格检查和MRI或CT影像学检查。尽管只有62%同意做尸检,但有99%同意做胎儿虚拟尸检。在几个病例中,MRI发现了在尸检中未发现的异常。显然这并不是标准做法,但今后会看到更多对不接受尸检的母亲采取这种方法的研究。

    2006年的国家统计数据提示,每1,000例活产新生儿中就有6例为死产,这一比率与先心病发生率相近。在这一年,美国20孕周后死亡的胎儿例数为25,972例。长期趋势表明,28孕周后的死产发生率已经下降,但在20~27孕周间并未下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