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定向委培医学生又该何去何从?
2021-10-03 05:00
阅读:7748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该怎样破局?
近年来,国家和**为了振兴乡镇卫生院,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接诊能力,强化首诊在基层,积极响应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现行政策,推出了定向委培医学生的优惠政策。于是,有不少幸运儿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可喜可贺。
这一政策的落实到位,让不少苦于求学无门的学子们,无疑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禁眼前一亮。
于是,他们很心甘情愿地签了合同,成为一名全日制就读的本科生。毕业后,是三年的系统化规培,当然了,这三年规培,也算在六年合同期中。然后,是分配到某定向乡镇卫生院,开始漫长的行医生涯。
其实吧,说漫长也有点言过其实,充其量再熬三年,就可以合同期满,不受限制了。你可以选择继续呆在乡镇卫生院发展,也可以选择考研,或者跳槽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去工作,也可以选择私营医院,也都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有好些大学生,不甘寂寞,再三年系统规培结束后,直接单方面撕毁合同,宁愿赔付十来万的违约金,也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他们选择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系有门路的,甚至可以进入三甲医院工作。因为,众所周知,不同的医院级别,待遇也是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这样一来,就有点和国家政策相悖了,最起码违背了原本的初衷,让人感觉无可奈何。面对这一普遍现象,上级有关部门,也不是没有研究过,但直面现实,在关系到利益和前途的抉择上,很多人都愿意选择哪怕背信弃义,失信于人,也想方设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医生,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发现,事实的确如此,毋庸置疑。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呢?在这里,笔者先通过一个案例,来做一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吴医生,男,29岁,河南鹤壁淇县人,考取了新乡地区的定向委培大学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化规培,分到了笔者所在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一晃,就过去一年多了。俗话说得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受过系统化教育,全日制的医科大学生,功底扎实,自然没的说,吴医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病,身手不凡,手到病除,深受当地一方百姓好评,津津乐道。工作之余,勤奋的他,通过不懈努力,一次性通过了内科中级考试,成绩优异,让人艳羡。记得某一天,笔者和他闲聊,他向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心里自然难免有些寂寞,孤苦无依,年龄这么大了,异地女友又很少见面机会,内心的苦楚无人诉说。”更加让他纠结的是,再有一年多,合同就到期了,难道,自己就这么一直默默无闻下去吗?以后的路还很长,究竟该怎么走,他自己经常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他坦言:“并不是非得回到故乡发展,走出家乡,当看到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好,感觉其实在哪里发展都挺好,以后在哪里发展好了,就在哪里安家落户。”感同身受,我能理解他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为他以后的路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至于能不能帮上忙,能不能对他有所启发,就看他怎么想的了。以后的路,不管是对与错,还需要他自己做决定。他坦言,等到合同期满了,自己也磨练的差不多了,经验也有了,想到市里去做进一步的发展,感觉乡镇卫生院还是有点太局限了,不足以能够激发他的潜能。对于他的想法,最起码我是赞同的,一个有想法,不甘寂寞的人,也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在这里,我首先佩服的是他的诚信,不管条件怎样,最起码他没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一拍屁股说走就走。其次,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的格局并不小。没有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说话投机,便逐渐熟络了起来,有些难言之隐,他也愿意和我分享。他说,他所在的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名额有限,又都被别占了,他即便备上案,熬上十来年,也未必能享受到中级职称待遇。所以,他不愿意荒废青春,再继续等下去了。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换位思考一下,定向委培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不辜负国家和**的栽培,不辱使命呢?那么,反过来说,面对此情此景,这种境况,国家和**,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这是不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定向委培医学生,此政还是有其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之处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化管理。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国家和**,国家卫健委。能够拿出更多的,更规范的,更合理的举措来,真正实现振兴乡镇卫生院,更好地为广大病患者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