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哪种口服抗凝剂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最佳选择(WOEST)试验研究”结果,支架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而不是阿司匹林。
8月28日,ESC2012年会上公布了该试验研究的结果,与三联疗法(口服抗凝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相比,口服抗凝药物和氯吡格雷二联治疗的患者其总体TIMI岀血率大幅下降。而疗效似乎并没有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就是,局部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也是降低的而且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也是显著下降的。
尽管参与这项研究的仅有537患者,但在第一次随机试验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两位ESC主席在WOEST研究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该研究结果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
这是个很大的课题
David Holmes博士(罗彻斯特梅奥诊所)指出,支架术后房颤患者如何治疗是一个很大的临床课题。这些研究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改变整个治疗指南。
Keith Fox博士(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评论道,如果调查一下本研究之前的文献就会发现类似的报道非常之少。因此,这项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应该认真的研究这个课题。“
本研究中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Holmes说在缺乏新抗凝药物数据的阶段推断研究结论是不可能的。
美国心脏病学会会长John Harold博士(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 心脏研究所)评论称WOEST是一项”做的非常好的研究,向临床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至于本研究是否会改变治疗指南,他指出,指南的形成是结构化的,因此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三联治疗的患者岀血是非常普遍的。这是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的实际问题,这一新研究将导致在短期内治疗上的变化,也将促使指南委员会调查数据以确定是否需要修订指南。
得出支架内血栓形成/中风结论的数据过少
然而,Harold提醒到,研究中所要观察的临床事件发生率较低。最大的担心是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否会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中风的发生率增加。研究数据表明是否定的,但由于样本量较小无法得出任何结论。这将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Willem Dewilde 博士 (荷兰提尔堡TweeSteden医院)指出,大多数房颤患者和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都必须服用口服抗凝药物。30%以上的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行PCI治疗后他们同样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而指南建议三联疗法,都知道这可导致大量出血从而增加死亡率,到现在为止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前瞻性随机研究的数据。
WOEST试验研究中,573例患者随机分为二联合治疗组(口服抗凝药物+氯吡格雷75 mg/天)和三联治疗组(口服抗凝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80 mg/天)。裸金属支架(35%的患者)持续治疗1个月,药物洗脱支架(65%的患者)持续治疗1年。随访1年。
二联治疗组所有TIMI岀血的主要终点事件显著减少。终点事件包括:轻微岀血、少量岀血和大量岀血。Dewilde指出轻微岀血和少量岀血显著减少,而大量岀血在数值上也是降低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9)。
资料来源:WOEST: Drop aspirin in stent patients on oral anticoagulants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