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庆应大学教授铃木则宏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用两名百岁老人自然死亡后的皮肤细胞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用这两位老人的iPS细胞与患病者的细胞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特征,在研究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癌症等与衰老有关疾病方面有望发挥作用。该成果发布在26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
皮肤细胞在人死后大约两天内依然“存活”,研究人员选择了两位无重大病患,因自然衰老和肺炎死亡的超过105岁的老人作为对象,提取其皮肤细胞培育成iPS细胞,并使这种iPS细胞变化成神经细胞。同时还从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身上提取皮肤细胞,制成iPS细胞后也使其变化成神经细胞。
两者对比发现,用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iPS细胞培育出的神经细胞中与疾病相关的一种蛋白质“β-淀粉肽”近两倍于用老人皮肤细胞培育出的神经细胞。用帕金森氏症患者iPS细胞培育出的神经细胞,其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也是用这些长寿老人iPS细胞培育出的神经细胞的近两倍。
有些人在年轻时虽然从表面上看可能很健康,但其实体内细胞已经存在异常状况,上了年纪之后这些异常就有可能导致患病。而超过100岁而又无重大病患的人体内的细胞则没有什么异常状况,是一种健康的细胞模式。研究人员称,研究长寿人的细胞可能会在今后为治疗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了评估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进行...[详细]
皮肤癌患者体表的癌细胞正在如何变化?要是能直观地看到这些“原生态”癌细胞就好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