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医患关系恶化,医闹、伤医事件频繁发生,患者对医生甚至医疗机构的信任降到历史最低点。为什么医疗环境好了、技术提高了,患者却更不满意了?
其实,很多时候患者不满意并非是对医疗本身不满意,而是因为医疗服务的“冷冰冰”,如果医院和医生多一些人情味,患者的就医体验可以改善许多。“人情味”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温暖的词语,尤其是在患者心中,在本就遭受疾病伤痛的患者脆弱的心中,医生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都将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的受用。
医患之间是一种非常特殊和微妙的供求关系,人情味或许正能够勾勒这种特殊和微妙:在焦虑不安的病人和忙碌不堪的医生之间,在通宵排队挂号和三五分钟问诊的落差之中,在知情权常常严重不对称的双方之间,这样的沟通过程如果纯粹是基于医学知识上的冷冰冰的接触,患者在身体的病痛之外无疑会增加“虐心”之感。可以说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人情味的稀薄对医患矛盾就如同火上浇油的**。
近日,厦门卫生系统组织了评选“最具人情味”医院、临床科室和医务工作者的活动。希望借此“弘扬正能量,树立典型,引导广大医护人员更加自觉地做有人情味的医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显然,在当前医患关系仍相当敏感、紧张的前提下,把人情味纳入对医疗服务的评价之中,不无“点醒”之功。
对当前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吐槽”和抱怨很容易,一点一滴、寸功寸进地去做很难。评选“最具人情味”医院的活动,评选本身并非目的所在,倡导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氛围才更有现实意义。如果有一天医院和医护人员都把清朗而温馨的人情味当作自己的金字招牌,我们就能迎来医患关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