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早上,匆匆赶到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陈静瑜肺移植团队临时接到通知,原定从北京飞往无锡的国航CA1889号航班取消。
当时团队成员正携带***肺脏准备乘飞机回到无锡为一名已经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在已经提前向航空公司报备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并没有及时通知团队成员航班取消,导致器官最终差点无法转运浪费。最后团队临时改变方案,买到别人未登机航班中的唯一一张票飞往上海,再一路奔跑转高铁回无锡,但已经过了保存器官的最佳时间。
在中国公民器官捐献体系刚刚建立的现在,***器官转运的绿色通道却还没有真正打开。
(已经携带***器官到达机场的陈静瑜肺移植团队成员)
当天晚上,在向健康界谈起事情的经过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移植专家陈静瑜依然沉浸在深深的无奈中。在201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身为人大代表的陈静瑜就已经提交了一个器官移植异地转运提案,呼吁我国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部门能为器官移植的快速转运搭建一个绿色通道,实现器官的快速异地转运。
一名主攻器官移植的医生,本应该只用考虑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交通部门打交道其实是出于无奈。据陈静瑜介绍,2015年上半年共有一千三百多例***,但是其中可以使用的肺脏只有60多例。一些脑死亡的捐献者在接入呼吸机以后肺部被感染的几率非常大,被感染的肺脏就不能再用于移植。正是因为肺脏的特殊性,每一例可供移植的肺脏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非常宝贵。
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器官转运机制。陈静瑜表示,在国际上一般器官的转运很少会用到民航机。被捐献的器官多是通过私人飞机运输,这些私人飞机是由一些慈善家或者慈善机构无偿提供的。同时,在从医院到机场这一段距离,也会有警车护送,避免在转运途中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而在国内,这样的一条转运渠道显然是不容易实现的。陈静瑜表示,当器官从捐献者的身体内取出的时候,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就已经开始了。在从医院转运到机场或者火车站,再通过飞机和火车运送到医院进行移植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都会决定被移植者的命运。
在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期间,陈静瑜肺移植团队就创造了一次和时间赛跑的奇迹。当时需要移植的患者在无锡,而供体在北京。飞机和火车的返程票已经买不到,只能带着病人奔赴北京接受肺移植。
因为交通的原因,一次常规的肺移植手术变成了异地的会诊手术。幸好此次参与移植的北京309医拥有相关的资质并且有能力启动应急方案,最终手术的结果非常成功。
不过陈静瑜也表示,这样的情况只属于个例。是在特殊情况下,并且在多方协调下才促成了这样的一个生命奇迹。要解决器官转运的常规问题,还是应该在制度完善上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