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20届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7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在上海揭幕。记者获悉,近年来,多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欧美等国家,医院已经开始对新入院的ICU患者进行主动监测筛查,如果患者被检出携带耐药菌将被隔离治疗。
为响应世卫组织号召在医院 “抵御细菌耐药性”,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本次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介绍,监测数据显示,医院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70%,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过50%,对氟喹诺酮耐药的大肠杆菌约70%,不少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60%。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胡必杰表示,耐药菌的增加主要产生于两方面,即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和耐药细菌传播增加。多重耐药菌主要以接触方式传播,遏制细菌耐药必须从改变医务人员的日常行为开始,重视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有助于有效阻断细菌传播途径;减少患者之间设备共用,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另外,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如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使用时间应短于48小时;加强病原学检查,治疗性用药,应尽量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据悉,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医院已经开始对新入院的ICU患者进行主动监测筛查,如果患者被检出携带耐药菌将被隔离治疗。对耐药菌的主动监测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耐药菌,更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控制其散播,减低感染发生率。
此次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被医学界誉为 “中国感控的风向标”,会议主题是“紧急行动起来,全面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感控专家Didier Pittet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邀作专题报道,发布了国际医学前沿研究动态,以及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中国行动计划。会议吸引了全国各省市的2000多位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以及从事感染诊治和防控相关领域如微生物科、危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和手术、消毒、护理、疾控、卫监等各专业的医护人员参加。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