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 肿瘤学实践指南是目前全球最富盛名的癌症诊疗指南,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成为现今临床肿瘤学实践的重要指引,得到了广泛应用。2011 年 8 月 30 日,NCCN 发布了其 2012 年第一版的结肠癌指南,和 2011 年的 V3 版比较,尽管变动不多,但从影响临床实践标准的角度看,今年的更新,无疑就像几颗重磅炸弹,在业界掀起了很大的震动。本文将所涉及的更新做一概述。
《2012第一版NCCN结肠癌指南更新解读》内容预览
1. 具有 MSI-H 特征的Ⅱ期结肠癌,肿瘤细胞分化差(3/4 级分化)不再列为“高危因素”。
这个更新涉及到Ⅱ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决策中“高危因素”以及 MMR(错配修复)的意义。
Ⅱ期结肠癌包含了异质性很大的一个群体,预后迥异,从 5 年生存率来说,好的 80%以上,差的不到 60%,比Ⅲa 期还差,因此造成Ⅱ期结肠癌对辅助化疗的获益很不一致。理论上说,预后越差的肠癌,从化疗的获益可能越大。比如,一般Ⅱ期获益在 3-5%,而Ⅲ期则在 10%左右。为了明确哪些Ⅱ期结肠癌更能从术后辅助化疗获益,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高危Ⅱ期结肠癌”,顾名思义,这个群体较其他的Ⅱ期患者预后更差。目前指南及各大机构公认的高危因素包括:分化差(3/4 级分化,比如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等),脉管(血管/淋巴管)浸润,神经周围浸润,T4(穿透肠壁全层或浸润周围脏器/结构),梗阻,穿孔,切缘阳性或不确定,以及送检淋巴结<12 枚,迄今之前,把具有上述任一因素的患者列为“高危Ⅱ期结肠癌”,指南不但推荐术后辅助化疗,而且还推荐含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因为 MOSAIC 试验的亚组分析已经证实高危Ⅱ期患者使用 FOL** 化疗后较 5-FU/LV 比具有较长 DFS 的趋势(HR=0.72, 95%CI 0.50-1.02),而没有高危因素的Ⅱ期患者则没有从奥沙利铂的化疗中额外获益(Andre, JCO 2009),因此,在 2011 年之前,临床已经有共识,基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的“高危Ⅱ期”结肠癌,建议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而没有高危因素的Ⅱ期患者,如要辅助化疗,无需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单药即可。
《2012第一版NCCN结肠癌指南更新解读》完整版下载
本共识意见(草案)依据我国胰腺囊性肿瘤的最近研究,并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研究...[详细]
在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占所有癌症的第四位,而死亡率为第二位。2012年估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