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儿子登上国际学术期刊,韩医生最近火了!
2022-08-29 16:45
阅读:2190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科研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
最近,宁波大学医学附属医院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韩明远,带着自己四个月大的儿子登上了国际学术期刊,狠狠地火了一把。
今年7月份,韩医生在《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这一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的论文,该复位方法的灵感来自于他四个月大的儿子。
肩关节是相对“不稳定”的关节,最容易发生脱位。在肩关节疾病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师韩明远,每年都会碰到至少几十例肩关节脱位患者。
刚开始时,韩也是用国内同行最常用的“手牵足蹬法”来进行复位。然而实践中,他发现这个在古典医书中被记载且沿用上千年的方法有一系列弊端:复位成功率有限;容易导致上肢血管、神经损伤和肱骨、肋骨的骨折;疼痛刺激、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很多时候,不得不在患者麻醉后再进行复位。
于是韩医生学习并尝试了国内外的各种肩关节复位法,但都效果并不明显。
就在一次偶然,他发现自己4个月大的儿子在熟睡时,喜欢把两只胳膊举起来,超过耳朵位置,后来,他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小孩都很喜欢这样的睡姿,难道是这个姿势可以让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放松?这个姿势给患者复位,疼痛会不会得到缓解?韩医生猜测,毕竟如何让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放松,是一直困扰这韩医生的问题之一。
有了想法之后的韩医生向单位报备了自己的想法,获得了医院支持,韩医生开始在临床中尝试。
以患者右关节为例:待患者躺在病床上后,韩医生会站在患者右侧,抓住其右手腕慢慢并轻轻上抬患肢,直到患者手掌接近触到头顶的姿势(即模拟上述婴儿睡觉时的姿势)。
经过尝试,他惊喜地发现,脱位患者的疼痛随着患肢的逐步上举,疼痛感大大减轻。在此过程中,医生也会和患者不断对话,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配合多年摸索出来的复位手法,脱位就轻松复位了,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麻醉,很多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复位。
据悉,从2018年到现在,韩接诊的所有肩关节脱位患者都不需要用麻醉,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复位成功,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岁。
韩医生自创的肩关节复位法得到患者一致好评,经常有患者慕名而去。
韩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韩收集了相关数据,决定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到国际期刊,让更多同行都能看见。
在韩医生的这篇论文中,他给这个复位方法取名为“韩氏复位法”,并且向期刊编辑部申请授权了他儿子的肖像权,不打马赛克,将其睡姿香甜的婴儿照放到了文章中。
论文成功发表后,引发关注,韩医生回应称:这只是开始,他还想在这方面继续做一些工作。
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医生为了发表学术期刊,工作之余泡在实验室里。但事实上,除了实验室之外的临床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科研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并非一定要局限于实验室。
在新冠初期,曾有一顶级医学期刊发文呼吁要少用听诊器多用超声,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但我们都知道,听诊器是平日看诊中的刚需,虽然上述观点是没毛病,但有可能很多医护人员会因为这样的呼吁而放弃听诊器的使用。
后来,中部战区中医院、广州男方医科大第一临床医学院的5名医生用薯片筒和消毒过后的A4纸自制了听诊器的替代品。事后,他们将这个“小发明”写成了论文发表在了SCI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