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第九版《妇产科学》部分解读

第九版《妇产科学》部分解读

2018-09-30 14:12 阅读:16232 来源:爱爱医 作者:房勇 责任编辑:点滴管
[导读] 新版教科书中增加了“胎盘植入”和“VBAC(剖宫产术后**分娩)”这两项内容。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随着二孩政策开放及人工流产数量的大幅度升高,胎盘植入和VBAC明显增多。在新版教科书中加入了这两类新内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九版的《妇产科学》已于2018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发行。阅读了一下新版《妇产科学》,关于产科方面的改进,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先解读如下:

一、关于“新产程”的引进:

新版教科书将产程进行了部分修改,如对于第一产程的定义修改了时限,以扩张的速度定义潜伏期以及活跃期,而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定义,只是根据宫口开大的程度来定义潜伏期及活跃期。在新版教科书的定义中,不再把宫口开大3cm作为分界线,而是把宫口开大的速度作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过去认为“潜伏期延长”的情况,可能就不存在了,这样有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人认为,也不能绝对化,很多“潜伏期延长”者,也需要积极处理,因为这种情况下,有不少是属于骨盆入口狭窄造成的,若是不及时处理,还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新产程的理念与传统画产程图的理念不一致,认为过去的教科书版本中产程内容相对而言稍有些僵化,证据不够充足。随着过去几十年人类分娩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外最新循证依据,产程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对于这一点,应该是持支持态度。过去对于产程的分类,包括时间,确实是比较死板,并没有强调个体差异,其实大家都知道,对于不同的孕妇,产程的情况差异是很大的,单纯用同一个标准并不科学,也不人性化。本人认为,对于不同的孕妇,事先制定或者是预测不同的产程方式,应该是更为科学的。

二、关于“骨盆外测量”的观点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骨盆外测量和难产预测之间并没有较大的相关性。其实,对于这一点,很多产科医生也有同感,这里牵扯的因素也很多,如骨盆外测量是正常的,但并不代表骨盆内测量就是正常的,另外,还包括胎头位置、大小、骨盆倾斜度,甚至是子宫的位置等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顺产的可能性。所以国际上已有一部分国家或者是地区不再使用骨盆外测量这一指标了。但是骨盆外测量作为产科实践最基本的技能,如果完全删除,很多人会不认同,或者是持相反的意见,因此在修改过程中,新版《妇产科学》仍保留了骨盆测量,但对它的重要性做了适当解释。个人认为,这个做法是比较严谨的,毕竟有经验的产科医生,通过骨盆外测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预测出骨盆内测量的基本情况,进而预测是否可以顺产的。

三、新版教科书中增加了“胎盘植入”和“VBAC(剖宫产术后**分娩)”这两项内容。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随着二孩政策开放及人工流产数量的大幅度升高,胎盘植入和VBAC明显增多。在新版教科书中加入了这两类新内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