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 卫计委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订了《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 cTn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度最强和敏感度较高的标志物, 在ACS 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成为检出心肌受损的金标准。
其缺点是持续升高期间,如果患者出现新的胸痛,对判断是否出现新梗塞意义不大。
三、正在探索中的其他标记物检测
1、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IL-1Ra)
IL-1Ra 是IL-1 家族中唯一的内源性拮抗剂, 它可与IL-1竞争结合IL-1 受体而有效地拮抗IL-1 所引起的炎性反应, 其血清水平与炎症程度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是早期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因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血清浓度在ST 段抬高的AMI 早期升高, 特别是有前驱症状的心肌梗死, 并且它的升高先于坏死指标和CRP。
但其他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时, IL-1Ra 也会升高, 所以特异性不高。
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 血浆H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心血管系统损伤后所引起的反应性分泌增加, 从而对损伤进行修复。HGF 可诱导血管生成或恢复损伤血管功能, 从而保持冠脉血流, 减少梗死面积, 并可抗纤维化, 调整修复过程, 减少瘢痕形成, 通过以上机制发挥其降低心室重构的作用,可能成为心肌梗死诊断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3.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 oxidase, MPO)
MPO 是一种血色素蛋白, 有促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并通过增大氧化应激引发ACS 。MPO 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 的炎症标志物, 其表达和活性升高是ACS 发生的原因, 即MPO 表达和活性升高促进ACS 发生、发展。
因此, 美国FDA于2005年3月批准了通过检测血液中MPO活性, 预测患者近期内发生MI 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4、糖原磷酸化同工酶BB( GPBB)
GP在生理状况下是一种二聚体酶, 它有3 种同工酶:GPBB 存在于心和脑; 糖原磷酸化酶MM ( GPM M) 存在于骨骼肌; 糖原磷酸化酶LL( GPLL) 存在于肝脏。GPBB 是心肌细胞氧化磷酸化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是心肌细胞中的特有成分。
心肌缺血时由于细胞内ATP 减少, ADP 和无机磷酸盐增多, 启动了糖原降解机制, 无活性的GPBB 变为溶解状态的活性GPBB, 同时由于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从而使GPBB 弥散至细胞外液进入血浆, 在胸痛发作2 h~ 4 h 内开始升高, 8 h 达到峰值, 40 h 后恢复正常。GPBB 以其糖原降解代谢关键酶对缺血、缺氧有非常敏感的特性, 能快速、灵敏地反应缺血性心肌损伤。
它是反应心肌缺血的标志物,能优秀地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评价心肌损害最有前景的新标志物。
5. 缺血修饰白蛋白( ischemia mo dif ied albumin, IMA)
IMA 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的第一个用来评价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经皮穿刺的冠脉血管成形术( PTCA) 后数分钟血中IMA 浓度即升高, 6 h 内恢复基础水平,因此IMA 检出心肌缺血的灵敏度极高, 可用于对低危患者辅助排除诊断ACS。由于胃肠道缺血也能使IMA 显著增高,因此其特异性不高。
6、心肌肌球蛋白轻链-1(CMLC-1)
肌球蛋白是心肌收缩蛋白主要成分之一。由两条重链( MHC) 和两条轻链( CMLC-1、CMLC-2) 组成。轻链具有稳定和调节肌球蛋白功能活性的作用, 其正常结构与抗原决定簇与骨骼肌和平滑肌的肌球蛋白有一定的区别[9] 。正常时血浆中不能检出CMLC-1, 但当心肌细胞受损后, 重链存留于细胞内, 轻链则释放入血。血浆中CMLC-1 浓度升高, 其浓度峰值与心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在心肌损伤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CMLC-1 的连续释放, 因而具有时相性。
7、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 大量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 含量较骨骼肌高, 具有很好的心肌特异性[10] 。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HFABP 从心肌细胞释放, 并迅速进入血循环, 在AMI 后1 h~ 3 h 内血浆浓度开始升高, 4 h~ 8 h 达到峰值, 12 h 后渐趋正常, 具有与Mb相似的动态释放趋势, 但由于M b在横纹肌中的大量存在, 因此HFABP 特异性明显高于Mb。
HFABP 与传统的生化诊断指标相比较, 在时效性、敏感性、特异性上具有综合优势, 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 早期诊断指标,也可用于排除急性心梗。
8、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存在2个高峰:第1峰在心肌梗死后的第16-24小时,第2峰在心肌梗死后第5天。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患者,BNP第二峰值较普通心肌梗死患者更高,从而提示大面积心室重构和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全。但BNP不是心肌梗死特异性的诊断工具。
总之,理想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应当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同时兼具检测时间短、检测方法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11]。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单一生化标志物能符合上述要求。不同的生化指标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权衡利弊,采用优势互补的联合检测的方法诊断心肌损伤,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这在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康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