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组织委员会,北京脑血管病防止协会,中华医学会北京神经病学分会,北京脑血管病防止协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9届北京大学卒中论坛(以下简称北大卒中论坛),于9月26日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卒中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呼吸紊乱,在人群中约有5%~15%的患者受到这种病症的影响,目前众多国内外研究已证实OSA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肥胖的危险因素,而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OSA是一个尚未被重视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特别是在脑小动脉疾病方面有很多相关的病理生理因素。
此次应邀的讲者有北京阜外医院柳志红教授,广州南方医院李涛平教授,他们分别从心血管,脑血管角度阐述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会议下半场,与以往一样,由北医三院李小刚教授带来一例经典的相关病例讨论。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
柳志红教授
SA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突出病理生理改变是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夜间反复、短暂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破坏,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等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OSA与高血压
2008年AHA/ACCF共识指出,约50%OSA患者有高血压,估计30%高血压患者存在OSA,并常被误诊,而贻误治疗。2003年美国高血压评价和防止委员会第7次报告中已明确将OSA列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病因之一。我国流调显示,很大比率的OSA患者表现为夜间和晨起高血压。多数研究表明CPAP治疗可降低OSA患者夜间和日间升高的血压,CPAP是目前治疗OSA患者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OSA与冠心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经心导管检查证实440例OSA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为24.6%,而经无创方法(未行冠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病率为33.2%。一项观察性研究结果表明,OSA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治疗OSA与新发心血管事件减少相关。
OSA与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00%的OSA患者睡眠时心律变异性较大,心律快-慢交替是OSA患者睡眠时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AHA/ACCF联合专家共识建议对于传导功能正常的OSA患者,治疗OSA应成为缓慢心律失常一线治疗的重要部分。
OSA与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所有潜在危险因素后,CSA是影响心衰预后进程的独立危险因素。
OSA与肺动脉高压
OSA可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OSAHS患者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17%~42%,而白天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比例为20%~30%。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与OSA的严重程度相关。
OSA与脑卒中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脑血管事件后OSA发生率很高,且OSA易并发脑血管疾病,尤以夜间和清晨发生多见。CPAP能够帮助卒中患者的康复,但患者使用CPAP的顺应性很差。
睡眠呼吸暂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和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关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对SA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OSA与脑小动脉病
李涛平教授
脑小血管病,顾名思义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疾病,包括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疾病。临床表现为静灶性梗死,各种腔隙性综合征和血管认知性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梗死灶,脑白质疏松,微出血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一组脑小血管本色病变性疾病。
李涛平带来了卒中与OSA的三项研究:
一、正常成人脑白质微细结构DTI研究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白质微细结构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DTI研究
三、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形似正常区微细结构损害DTI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由于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小血管病病人越来越多,但是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是否能找到一种经济又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这种类型的疾病,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预防OSAHS就是根本,而OSAHS是可以预防的和治疗的,因此认识和处理OSAHS对脑微小血管病变防止具有重大意义和前景。
点击下载相关会议资料: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柳志红教授 阜外医院)
典型病例讨论:发作性头晕11小时(李小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