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集手术前留置胃管的患儿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天~13岁;全部为腹部手术患儿。本组病人均在手术中证实胃管在胃体部,并在手术后均能通畅地抽出胃液和胃内气体。本文重点介绍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分析与应用。
本组均采取以下三种测量方法:
①“发际-剑突”体表测量法即旧的体表测量法。患儿取平卧位,头稍后仰,分别测量“发际-剑突”体表标志长度。
②“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测量法,体位同上,测量“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标志长度。
③实际胃管留置测量法,术前均按“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标志拟出长度,按此长度留置胃管,术中证实胃管在胃体部,术后停止胃肠减压时,再次测量胃管留置的实际长度。
结果
各年龄段患儿发际-剑突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发际-剑突体表测量长度比实际胃管留置长度短9~10c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各年龄段患儿发际-剑突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
各年龄段患儿“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5个月内的患儿,实际胃管留置长度与其自身的“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测量长度相等,1~4岁患儿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其自身的“发际-剑突下9~10cm”的体表测量长度短1cm,5~13岁的患儿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其自身“发际-剑突下9~10cm”的体表测量长度短2~3c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各年龄段患儿“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
讨论
小儿外科腹部手术术前常需留置胃管,患儿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于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胃管插入的长度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按《护理学基础》测量长度即发际-剑突留置的胃管,仅到达贲门部,往往达不到胃体内,抽不出胃液,术中可见胃肠胀气,胃内容物多,既影响手术野和手术操作,又易发生麻醉后呕吐或手术后腹胀,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我们认为不能将成人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方法用于小儿,在插管技术上也不能将成人外科操作方法按比例率缩小应用于小儿。解剖上,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较松弛,而幽门括约肌发育好,常出现胃食管反流。
综上所述,小儿按发际-剑突体表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不能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目的,而以“发际-剑突下9~10cm”体表标志测量胃管留置长度,经术中证实了胃管已达到胃体部,胃肠减压的效果令人满意。
长期以来,人类得以生存往往会面临高水平的基因突变,而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详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详细]